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白鹿原》 一台饱满的中国大戏

绵阳日报 2012-09-17 04:22 大字

相比陈凯歌、张艺谋以《霸王别姬》、《活着》等作品为第五代导演创下的辉煌,第六代导演始终没有拿出一部宏大叙事的作品。这个判断在9月15日成为了历史。

影片《白鹿原》公映之后,以饱满的戏剧性获得良好口碑,被誉为第六代导演的首部史诗作品,情节上的复杂程度,被认为远远超过了以一家平民为主角的《活着》。

更有学者认为,《白鹿原》为中国近现代百年史提供了新的历史表述,超过《霸王别姬》和《活着》,成为一部标志性的作品。

视野宏大、情节复杂超越《活着》

第六代导演之一王全安虽然在2007年凭借《图雅的婚事》获得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但影评人们不吝把更高的荣誉授予他的这部《白鹿原》。白鹿原上人们的故事,被认为是中国人遭遇外部世界“冲击”的一个缩影,该片因此成为一部史诗级作品。《白鹿原》的历史叙述,并不仅仅意味着把“公元一九一二年”、“公元一九三八年”等年份数字挂在银幕上。该片公映版在156分钟内横跨了从1911年到1938年的28个年头,依次叙述了辛亥革命、军阀混战、灾荒、瘟疫、内战对白鹿原带来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冲击,白鹿原的人们——以白嘉轩、鹿子霖两大家族为首——又是如何应对这些冲击。这些冲击的影响,既包括肉体上的死亡,也包括精神上的震撼。观众在影片中一一目睹他们在这20多年里遭遇的怪现状,被影片饱满的戏剧性、台词的幽默所感动。

白鹿原族群内各色人物在这个舞台上依次出场,守着旧礼教的白嘉轩,和顺应潮流的鹿子霖暗中争夺着白鹿原的权力;表面循规蹈矩但内心骚动不已的白孝文,主张婚姻自由的“新人”鹿兆鹏,以及以黑娃为代表的农民,作为白鹿原的第二代,或者留下来,或者“走出去”。而一个外乡女人田小娥的到来,却先后激起了鹿子霖、白孝文的欲望,引起了血亲关系、宗族关系的大变迁,也成为了白鹿两家权力斗争的棋子。在朱先生、冷先生、白灵、仙草等小说原著人物均未出场的前提下,《白鹿原》情节上的复杂程度,依旧被认为远远超过了以一家平民为主角的《活着》。

艺术形式有意破除第五代影响

在艺术形式上,《白鹿原》以一种平静的腔调描述了各阶层之间的矛盾,既采取了地主白嘉轩的视角,也对中国历史上“出力最多、活得最贱”(影片台词)的农民大加笔墨。这被影评人视为超越过往影片的一大表现。《白鹿原》讲述了白鹿两家在20多年里遭遇的怪现状,也让观众直观看到了他们对于外来冲击的心理和反应,但没有过多地去干预人物。按照王全安在访谈时的说法,相比过往的历史题材作品包括第五代导演的影片,他在审美道德上有了很大的变化。

相比第五代形式感浓重的作品如《黄土地》、《红高粱》等,《白鹿原》的画面大多数为了人物对白而拍,不会太刻意强调形式感。同样是描绘大西北黄土地的风光,但在德国摄影师卢茨的镜头下,画面显然有意在明暗对比、层次上破除第五代作品的影响。

回到了那个讲人的时代

在接近三个小时的电影中,王全安展现的是一部渭河平原几十年变迁的史诗画卷。可贵的是,讲述这一切,王全安用的都是最朴实最简单的叙事手法,没有花里胡哨、没有故弄玄虚,没有严肃说教,说白了就是拍了一个大家都能看得懂、好看的故事。

演员方面,老戏骨的表演让人感叹“姜还是老的辣”,张丰毅演的白嘉轩作为一族之长,封建固执,性格就像剧中的台词 “又臭又硬”,而吴刚则亦正亦邪,“鹿子霖”外表君子、内心却有点阴险猥琐的形象令人折服,段奕宏性感的身材、郭涛幽默的表现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相比之下,张雨绮所扮演的 “田小娥”就稍显学生气,或说过于洋气,并没有将小说中喜欢勾引别人的“狐狸精”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这部电影就是王全安对张雨绮真爱的最好证明,不仅在戏份上十分吃重,让电影几乎 “只见小娥,不见白鹿”,在形象的塑造上同样是怜香惜玉,好像在告诉观众,“我实在舍不得让我老婆在片中过于淫荡。”

(据金羊网)

新闻推荐

原来是李娜!

12日,李娜蜡像入驻武汉杜莎夫人蜡像馆,成为该馆的首位体坛明星。李娜亲临现场揭幕,并对自己的蜡像做出搞笑的动作。这尊李娜蜡像还原了其持拍准备击球的标志性动作,重现李娜比赛时的状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