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苏东坡诗文代言海南风土人情

眉山日报 2022-04-15 17:57 大字

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四月十九日,苏东坡离开上一站惠州,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海南儋州。在去往海南的路上,苏东坡心境极其悲戚,乃至于在《答王敏仲书》中写道:“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昨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矣。”

民风

热情淳朴

“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苏东坡初登海南岛时“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生活极其窘迫。朋友、邻居、学生、村民提供的帮助,可谓雪中送炭。

到儋州后,一开始苏东坡在昌化军(今儋州)军使张中的帮助下,住进了驿舍。但不久就因遭人举报被迫搬出,无处可居了。当地村民听说此事,帮他在城南的一片桄榔林中建起了房屋,即桄榔庵。热心帮忙的,还有当地的学生。苏东坡在《与程秀才》中言:“近与小儿子结茅数椽居之,仅庇风雨,然劳费已不赀矣。赖十数学生助工作,躬泥水之役。”言语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苏东坡在儋州定居后,邻居们对其也颇为照顾。苏东坡在《纵笔三首·其三》中写道:“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写的是在祭灶神的那天,东边邻居会送他鸡等用过的祭品,苏东坡没有掩饰自己的渴望,而邻居对这个落魄的大才子也非常友善。

在海南期间,苏东坡以真心交友,朋友们也以诚相待。苏东坡所作的《和陶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有两句诗:“城东两黎子,室迩人自远。呼我钓其池,人鱼两忘返。”其中提到的“两黎子”,指的是儋州的黎子云兄弟。在儋期间,苏东坡与黎家兄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经常邀请苏东坡一起游玩,苏东坡则特地向张中推介了黎子云的学问和为人。

就连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对苏东坡也很友好。苏东坡的《和陶拟古九首·其九》记录了这样一件事:东坡偶遇一个素不相识的海南人,虽然语言不通,但大概能听懂对方说今年海风特别寒冷,要送东坡用来御寒的“古贝布”。相关文献也记载,儋州当地一些猎人在捕到猎物后,会赠送东坡一些肉。

物产

丰富独特

《马眼糯说》《食蚝》《食槟榔》……

刚到海南时,苏东坡曾写信告诉海峡彼岸的雷州太守张逢:“海南风气,与治下略相似。至于食物人烟,萧条之甚,去海康远矣。”谪居海南期间,苏东坡感受到了当地物质的匮乏,却也发现记录了许多他之前从未见过的物产及美食。

他在诗文中多次关注海南的特色美食,如《食蚝》云:“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蛮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水,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在这封书信中,苏东坡介绍了生蚝的两种烹饪方法,夸赞海南生蚝味道鲜美,还略带幽默地告诫儿子不要把海南有好吃的生蚝这件事泄露出去,以免北方的士人听说了,都要求贬谪来海南。

在苏东坡所作《马眼糯说》中,黎子云告诉东坡:“海南秫稻,率三五岁一变。顷岁儋人最重铁脚糯,今岁乃变为马眼糯。”这里说到了古时儋州人种植的稻种。

苏东坡又在《和陶劝农六首》的序中写道:“海南多荒田,俗以贸香为业,所产粳稌不足于食,乃以薯芋杂米作粥糜取饱。”也就是说,当时海南人虽种麦稻,但并不十分重视,稻米不够吃,人们就以薯、芋等煮粥食用。

如今,海南是全国人民的“果篮子”。在近一千年前,苏东坡就曾写诗赞美海南的佳果。如在《食槟榔》一诗中,他隆重介绍了海南的槟榔,称海南槟榔“吸津得微甘,著齿随亦苦”“面目太严冷,滋味绝媚妩”。

新闻推荐

怎样去安顿现代人无家可归的灵魂?

埃贡·席勒画作。《学生托乐思的迷惘》作者:罗伯特·穆齐尔译者:罗炜版本: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9月《三个女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