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亭化身充电站,做好这道城市更新“小难题”
■社论
此举既保留了城市的公共文化记忆,也是城市更新过程中的一个创新举措,可以让这些设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市民。
近日,“北京街头公用电话亭将化身充电站、WiFi站”的消息引发关注。据新华社报道,记者日前从北京市组织召开的公共服务设施暨广告牌匾规范治理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曾一度被人们遗忘的街头公用电话亭将被赋予更多便民服务功能,比如,信息导览、手机充电、5G微基站等。
据了解,北京市目前路侧共有500多组公用电话亭。本月底前,天坛公园、友谊医院、北京南站、三里屯等10处试点将率先更换安装完毕,试运行半年后,将根据试点效果择机推广。公用电话亭化身充电站、WiFi站,这样的设想无疑极具新意。此举既保留了城市的公共文化记忆,也是城市更新过程中的一个创新举措,可以让这些设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市民。
在手机还未曾普及的年代,街头的公用电话亭曾一度满足了市民的通信需求。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更迭,街头的公用电话亭使用频次在逐年降低。不少公用电话亭更是早已停用,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之后,也略显“破败”,成了各种小广告的栖身之所。
因而,近年来,舆论场上有不少声音呼吁将城市中已经停用的公用电话亭拆除,以推进城市更新进程。但是,也有一些人表示,这些电话亭其实代表着城市的一种独特时代景观,只要稍加维护即可保留。尤其是在类似于北京这样具有深厚历史沉淀的城市,对这些曾经的基础设施予以保留和改造,无疑可以点缀整座城市的景观。
在多种不同声音的讨论中,一些地方选择将其拆除,也有地方持续保留,但维护次数逐渐减少。此次北京选择开展公用电话亭“数字化、景观化、复合化”试点建设,将处于“落后”状态的公用电话亭与最新的市民需求相结合进行改造,无疑是一个妙招。无论是从城市更新意义上还是文化意义上而言,这都是不可多得的创新举措。
此举既以巧妙的方式利用了这些原始的、看似已经被时代淘汰的陈旧基础设施,在较大程度上做到了城市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了超大型城市中部分公共基础设施的更新进程,也保留了一座城市的时代集体记忆,保存了市民的公共记忆。可谓是解决城市更新过程中“小难题”的优秀案例。
事实上,无论是在城市更新,还是在推动超大型城市精细化治理过程中,解决好这些“小难题”一直都非常重要,“大城小事”关乎民之所盼,其中系着具体的民生。因此,在推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关注“大城中的小事”,无疑具有相当大的意义。
更深层面去看,此举意味着,城市更新不必非要以“一刀切”式的“大拆大建”等方式进行,而是可以在类似“小难题”上发力,进而从细节处提升整体的城市形象。
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新陈代谢是其基本特征,对其进行更新本就是常态,但在这个过程中,不搞“一刀切”式的“大拆大建”,精准治理,无疑可以为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市民提供更多元的生活组合空间和文化沉淀,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更好推进超大型城市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
去年8月,住建部发布文件,要求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出现“大拆大建”,并明确要坚持划定底线,防止城市更新变形走样;坚持应留尽留,全力保留城市记忆;坚持量力而行,稳妥推进改造提升的要求。就此去看,北京此举无疑正好契合长期以来人们在城市更新中所达成的共识。
新闻推荐
4月9日,维拉坝珠海社区居民在“微菜园”内劳作。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大兴地镇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