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世界继续“不安的和平”
美军驻守在阿富汗喀布尔机场外。
美国新冠疫情指标严重反弹。
2021年,新冠疫情持续,全球复苏乏力,大国竞争激烈,地区冲突再现。这一年,国际形势发生哪些新变化,疫情对国际秩序造成哪些影响,我们该如何因应变局?
年终,记者专访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阎学通教授,解读这一“不安的和平”时代。
美国“网格同盟体系”以量充质,难以实现遏制中国目的
相比2020年,2021年国际形势一大变化是美国新政府上台。拜登政府试图重塑同盟体系、重整全球治理,而其实际所作所为却更多体现在拉拢“小圈子”,与盟友关系出现明显的远近亲疏分化。
阎学通分析,在“不安的和平”时代,大国之间发生直接战争的可能性很小,拜登政府组建“俱乐部式的同盟”主要为了维护美国国际地位,而非应对战争。由此,美国同盟体系的可靠性和凝聚力都呈下降之势。
他认为,相比冷战时期,美国与盟友关系如今有四点不同。
一是美国的军事同盟战略夹杂的商业利益考量增加,意味着美国与盟友的利益冲突必然增加,而盟友对美国军事保护决心的猜疑也会上升。
二是美国及其盟友都以意识形态为手段而非战略目标。美国的战略目标是防止其失去世界主导地位,推行西方政治制度只是维持同盟的手段。
三是美国及其盟友越来越多地把说谎、造谣当作重要战略手段,不仅用来对付敌手,也用来对付盟友,互无诚信、违背承诺已是见怪不怪。
四是美国的核心盟友减少,只剩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对美国而言,远离亚太地区的盟友,其战略价值大幅下降。美国抢走法国潜艇大单这类事情,今后难免还会发生。
对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以“网格同盟体系”概括拜登政府的同盟战略,阎学通认为,这与冷战“铁幕”不同。
“‘铁幕’隔绝所有往来,‘网格’只阻隔战略合作。美苏之间以及与对方盟友之间互不交往,而中美保持了许多非战略性往来甚至合作,包括贸易、投资、文化、教育、气候变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美国的盟友一方面参加美国遏制中国的‘问题性俱乐部’,一方面与我国在更多领域进行合作。”
阎学通预计,由于“俱乐部式的同盟”效率不高,美国将不断建立此类同盟,以量充质。拜登政府外交团队深受自由制度主义思想影响,而自由制度主义者迷信国际机制,当一个机制不起作用,就建立新机制;当几个机制都不起作用,就想利用多个机制的联系发挥作用。“虽然‘小多边俱乐部战略’给中国崛起增加了新压力,但这种战略的效率较低,难以实现遏制目的。”
现在的美国已无力扩张,战略力量向亚太集中
拜登上任时宣布“美国回来了”,但美国真回得来吗?如何看待今天的美国?
阎学通认为,美国综合实力是相对衰落而非绝对衰落。自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中美两国同时拉大与其他大国综合实力差距的趋势没有改变,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依然如此。美国的综合实力只是与中国差距在缩小,即相对于中国而言是衰落,相对于其他大国仍是增长。
阎学通说,从政治角度讲,美国目前没有发生内战或国家解体的危险。当下的政治大分裂体现为对美国政府以往和当下政策的口诛笔伐,各种反思相互对立,形成不了一个主流认知。对此,拜登政府无力妥善处理,因而难以推动国内改革及恢复美国发展活力,其对外政策在国内受到的批评多于获得的支持,致使盟友怀疑拜登政府对外政策能否长期持续,故而采取选择性支持。“由于美国内部政治大分裂使美国失去活力,因此美国目前无力对外扩张。”
“有人认为拜登政府的对外战略像当年苏联的扩张,且始于奥巴马时期。我认为实际情况恰恰相反。”阎学通说,拜登采取的是收缩战略,而这种战略收缩始于奥巴马。
阎学通说,小布什采取全球扩张战略,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强化美国对全球边缘地带的控制权。而奥巴马“重返亚太”战略,则是从中东收缩,把战略力量向亚太集中,以保住美国在世界中心区的主导地位。特朗普的“印太战略”是战略收缩的继续,从伊拉克撤军,为结束阿富汗战争制定时间表。拜登则加快收缩速度,匆忙结束阿富汗战争,放弃对中亚地区的战略控制。
针对一些国际媒体炒作中美“新冷战”说法,阎学通指出,“新冷战”取决于竞争的性质,而非程度。当前,中美双方都反对打“新冷战”。“冷战”建立在三个必要条件之上:核武器、以代理人战争为策略、以实现消灭对方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为战略目标。而在拜登政府任内,后两个条件难以具备。
新冠疫情助长“逆全球化”,中国要加大开放力度
阎学通认为,新冠疫情给国际秩序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点。
一是疫情促使一些大国采取更多“逆全球化”行动——出台贸易保护政策、采取技术脱钩战略、限制国际交流和人员跨国流动。“逆全球化”趋势快速发展,其影响在疫情之后可能持续多年。
二是疫情削弱全球化的社会进步意义和吸引力。认为全球化是“双刃剑”,以及流行病、金融危机、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诈骗、黑客攻击、两极分化等皆因全球化所致的看法大行其道,这刺激了“反全球化”和“去全球化”两种势力的壮大,降低了人们对全球治理的期待。
三是疫情提升了民粹主义的全球影响力。民粹主义强调建立一个强力政府,管好本国事务,少介入国际事务,因此反对自由贸易,提倡保护主义;反对参与全球治理,提倡孤立主义;反对国际主义,提倡极端民族主义;反对移民和人员自由流动,提倡严格管控边界。抗疫只能依靠本国政府的现实,也为民粹主义提供了案例支撑,推动民粹主义从欧美向更多地区扩散。
阎学通认为,面对“逆全球化”、民粹主义上升等现实,我国更应坚持改革开放,加大国际合作步伐。
“观察历史上大国崛起的成功案例,都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直接关联。”阎学通说,当前大国战略竞争向数字技术创新优势聚焦。一方面,我们的国内改革有必要及时纠正不利于科技创新的规章制度,鼓励学术创新的百花齐放。“综合国力的提高建立在各个领域实力普遍提高的基础上。所有领域都应该提倡创新,使‘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观念成为提高创新能力的普遍认知。”
另一方面,我国需要为扩大国际合作创造更多条件。对外开放包含“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阎学通认为,“一带一路”对“走出去”有较大推动作用,但我国还需要设计一个加大“引进来”的人才战略,切实解决大规模引进世界高级人才面临的难题。“能否利用全球人才的创新能力是赢得科技创新竞争的关键。如果我们的人才战略局限于十几亿中国人和海外华人,而忽略世界其他几十亿人中的创新人才,把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到国际最先进水平是困难的。”
■相关新闻
大批阿富汗孩子到美国后难与父母团聚
美国难民安置办公室最新数据显示,自阿富汗塔利班今年8月接管政权以来,大约1450名阿富汗未成年人前往美国时未能与父母同行,其中大约250人目前仍由美国政府监护,无法与父母等家人团聚。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7日报道,喀布尔机场外8月26日发生自杀式炸弹袭击后,许多孩子在混乱中与父母走散,一些人的父母在袭击中丧生,因此上千名未成年人赴美时没能与父母同行。他们抵达美国后,部分人与一同撤离或住在美国的其他亲人团聚,但仍有大约250人在美国没有亲属,目前由政府监护。他们已在美国停留数月,但何时、如何、甚至能否与家人团聚仍是未知。
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称,美国政府尽力帮助留在阿富汗的父母赴美与子女团聚,但由于手续复杂、耗时较长,想要离开阿富汗依旧十分困难。
巴基斯坦舆论批评
美“民主峰会”与世界大势背道而驰
连日来,巴基斯坦媒体和研究机构纷纷批评美国日前召开的所谓“民主峰会”,揭露了美式民主制度下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弊端,认为所谓“民主峰会”是冷战思维的产物,这一行径与当今世界发展大势背道而驰。
《国际新闻报》刊发评论文章指出,美借民主之名诋毁他国,仅仅因为这些国家拒绝迎合美式价值观。各国都有权根据本国的信仰和价值观定义民主的内涵。
《国民报》刊文表示,所谓“民主峰会”很明显是冷战思维的产物,意在挑起全世界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对抗,划分阵营,割裂世界。这一行径与当今世界发展大势背道而驰。《南亚新闻》杂志网站刊文称,巴基斯坦提倡践行真正的民主精神,并未浪费时间与精力参加这一仅具象征意义的所谓“民主峰会”。《每日团结报》网站发表了题为《美式民主已沦为“金钱政治游戏”》的文章,指出美式民主是建立在资本基础上的富人游戏,与人民民主有着本质区别。财阀、寡头和既得利益集团是美国总统和国会选举候选人竞选资金的主要来源,这些“代表”当选后往往只为财阀而非普通人民的利益代言。
《今日巴基斯坦》网站刊文说,美自诩言论自由,但实际上美国媒体仅为政党政治和经济利益服务,并不是民主的“守门人”。美各派别媒体之间的政治角力进一步加剧了党派之间的对抗,加深了政客与大众之间的隔阂。
《巴基斯坦观察家报》刊发评论文章指出,美自诩为当今国际秩序的缔造者和维护者,自认为有权随时随地采取单边行动,然而美国历史上却充斥着打着民主的幌子对他国实施侵略和干预行径的可耻纪录。
巴基斯坦全球战略研究中心发表了由执行主任哈立德·阿克拉姆撰写的文章,指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医疗资源,但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却一团糟,人民正在失去对美国政府治理的信任。
本版文图综合新华社
新闻推荐
2021年12月24日-25日,合肥市阳光小学第二届学术节顺利召开。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立足课堂,提质减负”,聚焦“课堂学习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