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编撰的教辅书”,何以“毁”人不倦?
没有学历证书、没有教师资格、没有教学背景,却成立教育团队编起《课堂笔记》系列教辅图书售卖,销售84万余册,非法经营额达1000余万元。11月23日,浙江省诸暨市检察院对主犯蔡某等4人以非法经营罪提起公诉。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当中。(12月21日《检察日报》)
蔡某是一名初中毕业生,是位电商,经营着一家香榧店,由于生意不温不火,他一直关注着各类信息,寻找其他商机。后来,他发现教辅用书十分火热,就有了做教辅用书生意的想法。于是,他组建了一支“教辅用书编撰团队”,开始编撰《课堂笔记》系列图书。
可笑的是,只有初中学历的蔡某组织的“编撰团队”也都和他差不多,没有什么水平可言。一帮没有学历证书,没有教师资格,没有教学背景的人就这样聚集在一起了。这样的人如何编撰教辅用书?当然,依靠自己创作显然是做不到的。于是,他们的做法是在网络上收集各种资料,所谓的“课堂笔记”都是东拼西凑的内容,然后自己再加工修改组合在一起,设计一些好看的书籍封面。
试想,这些东拼西凑、胡编乱造的“课堂笔记”岂不是低劣到家?这样的书籍被孩子使用了,岂不是“毁”人不倦?专业部门编撰的此类书籍还经常出现知识混乱、常识错误,“草台班子”编撰的“教辅书籍”就更不用说了。
查处“草台班子编撰教辅书籍”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如何斩断“劣质书籍”危害孩子的利益链?值得追问的问题有这样几个:其一,低劣的教辅内容是谁出版的?是谁印刷的?其二,为何能在公开的书店和网络上进行销售?其三,为何还能进入到学校和家庭?
没有学历证书、没有教师资格、没有教学背景,却成立教育团队编起《课堂笔记》系列教辅图书售卖,销售84万余册,非法经营额达1000余万元。这一案件应该引起警觉,这需要教育部门、出版部门、印刷企业、网络管理齐心协力重拳出击。
新闻推荐
1996年至2011年,在长沙五一广场及其周边地区,考古相继出土了六批竹木简牍。1996年的走马楼三国吴简和1997年的九如斋东汉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