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 苏州上线“政策计算器”
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
苏州上线“政策计算器”
去年开始,苏州唯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域营销总监马含玉,喜欢每周上网“寻宝”。“只要把公司的名字输入系统,一点,企业能享受的所有政策,就会列出一个单子,政策申请、申领步骤全在里面,暂时享受不到的政策,卡在哪儿、怎么改,它都有提示。”这个“神器”让马含玉乐此不疲,也成了公司上下人人会用的“宝”。“不管哪个条线、哪个部门的政策,不管是通知文件还是申报事项,都能精确匹配到每一家企业。除了企业自己搜,系统还要定向推,推送的政策几乎都是企业用得上的,都是真金白银。”马含玉说。
“神器”叫作政策计算器,2020年7月29日正式上线,服务对象是苏州所有企业。当时,用计算器来“算”政策,在全国是首创。一年多来,政策计算器切实发挥作用。截至2021年11月上旬,平台累计注册企业4.6万家,网站点击量超83万次,并进行了6.3万余次匹配。
从技术难度而言,政策计算器并不复杂,关键是提供了一种思路,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苏州政策计算器小有名气后,长三角各地政府服务数字化工作也在不断推进。比如,浙江衢州搭建以政策计算器为核心的“企链保”智能企服平台,实现政府服务企业的全流程服务;还有,浙江丽水经济开发区企业码专区上线政策计算器,打通政府企业间信息通路。今年5月,还是在苏州,工业园区发布人才政策计算器,各级各类人才政策实现一端通查、一键匹配、一网通办。
苏州政策计算器整合集成了发改、科技、工信、商务、金融等多个委办局、各层级的惠企政策,大大小小加起来,有8000多条。政策计算器不仅让企业受益,政府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以前政府工作人员到企业调研,1天最多只能走访几家,难免蜻蜓点水,与企业主聊几句,了解一些诉求就走。如果换作电话调研,沟通未必顺畅。如今通过政策计算器,企业会主动准确填报信息,投资、人员、设备、产出一目了然,无形中提高了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和服务企业的能力。
计算器也“算”出了营商环境的痛点。比如,一些初衷是好的、出台之初有合理性、必要性的政策,最后未必能真正惠及有需要的企业;还比如,一些长三角城市之间彼此学习来的好政策,有可能会因为产业生态不同而水土不服;甚至还有一些政策演变为个别部门、企业或个人的寻租工具。精细化治理需要更多的“计算器”。
解放日报周奉超 巩持平
新闻推荐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日前发布了《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德育状况监测结果报告》和《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