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骨质疏松日 老年人要警惕“沉默的杀手”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牵动着每个家庭的神经。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人年龄增长,“硬骨头”也有变脆的一天,要高度警惕骨质疏松这一“沉默的杀手”给老年人生活带来的影响。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王文波介绍,原发性骨质疏松,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激素分泌水平降低,影响钙代谢和钙质吸收,造成骨量减少、骨骼脆性增加。通常女性在50岁、男性在60岁后,易出现骨质疏松。一些慢性疾病患者,由于经常服用激素类药物,易出现继发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早期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不易引起人的注意,直到突然出现骨折。”王文波表示,需要留意身高变矮、直不起腰、驼背,或莫名腰酸背疼这些潜在信号。
那么“硬骨头”是怎样变脆的呢?专家介绍,骨骼主要由有机成分、无机成分两大部分组成,有机成分如蛋白、胶原,无机成分如钙质、矿物质。人到一定年龄后,骨骼中钙质、矿物质流失,骨强度降低,撑起骨骼“四梁八柱”的骨小梁数量减少,易致骨质疏松,在受到轻微创伤后出现脆性骨折,常发生于髋部、腕部和骨盆等。
髋部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部位。王文波说,高龄患者髋部在轻微创伤、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常常因为发现晚、处理不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预防骨质疏松带来的潜在危害,需要家庭、医疗机构、社会养老机构等多环节努力。黑龙江一些社会养老机构提示,独居老年人要增强自身防护意识,家中地面不要太滑,照明要足够亮;日常生活所需物品,要存放在方便拿到的地方。
“老年人走路一定要慢,防止跌倒。因为患骨质疏松造成骨折后,还易出现多次骨折。”王文波说,临近冬季,一些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一迷糊也容易摔倒骨折。一旦摔倒,不要慌张,要减少骨折肢体的活动,及时送医治疗,接受正规的“复位、固定、功能练习、抗骨质疏松治疗”。
多位专业人士表示,骨质疏松是人体正常衰老的表现,不用过于恐惧,但也不能轻视。年老者可定期服用钙片等进行钙质储备,延缓骨量流失。从预防角度看,要综合调整生活方式,多进食鱼、虾、奶制品、豆腐、瘦肉等富含钙质、蛋白质食物,以及新鲜蔬果,加强运动,勤晒太阳,尝试打太极拳、跳广场舞、慢步走等缓慢运动。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为了让老百姓吃上便捷又营养的早餐,上海市多年持续推进早餐工程。各大新老早餐工程品牌纷纷加入这场便民工程。近日,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