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儿童微量元素 从“不宜”到“不得”
家长有需求,医疗机构能创收,企业有利益,几股力量,掀起了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的小“旋风”,带火了大大小小的医疗和体检机构。
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规范儿童微量元素临床检测的通知》,明确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但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儿童微量元素检测不规范的情况仍然存在。
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再次发文规范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将“不宜”改为“不得”,并加强这方面监督执法工作。
1
微量元素检测仍盛行
“钙、铁、锌、镁、铜、铅、镉,一共七项检测内容。”在北京市一家民营儿童医院,导诊台护士像背诵元素周期表一样,将儿童微量元素检测项目脱口而出。
在上述医院,记者以孩子头发发黄、食欲不振为由询问护士能否检测微量元素。护士听后,给了记者两种选择:一是如果需要医生看病,建议先到内科或者儿童保健科挂号,由医生开单子便可以进行检测;二是如果不需要医生问诊,直接交纳100元开单费后即可进行检测。
“开单子主要是为了留个底。”该护士告诉记者。
“要怎么采集样本?”面对记者的提问,该护士表示,只需要采集孩子的末梢血(在指尖针刺采血),一天内就可以得到化验报告。该护士顺手拿出一张化验单给记者展示,上面分别列有铁离子含量、锌离子含量等检验项目,并注明每个项目的参考区间。该护士说,医生会根据参考区间提出针对性的补充建议。
“从科学角度来看,末梢全血微量元素检测没意义。”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营养学教授汪之顼介绍,不同元素所取的样本不同,使用的仪器和测定参数也不同,有些使用原子吸收法,有些则需要使用质谱法。采集末梢血时,没有完全蒸发的消毒酒精、挤压手指带来的组织液,都会造成微量末梢血的稀释,造成测量偏差。即便仪器使用和方法正确,这些指标的数字对评价营养也没有太大价值。
2
检测为何能推广开来
“自从我工作开始,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就存在,现在已经成了一个默认的检查项目。”北京市某三甲医院营养科主任说,以前,诊断后发现孩子存在病理性问题,如慢性腹泻、贫血等,会建议家长为孩子检测微量元素。
汪之顼回忆,在2000年左右进行调研时就发现,一些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已经开展了儿童微量元素检测项目。20世纪90年代,我国兴起了锌研究的热潮,营养学研究的一个指标就是测定血清锌,当时还有检测发锌的(头发中锌含量)。由于设备、技术条件和采血限制,尤其是对于儿童,不舍得也不容易做到抽取静脉血,对锌的检测从血清锌简化为发锌,又演变成检测末梢血全血中锌含量。到后来,由于仪器可以一次出多种元素的结果,又叠加了补钙热潮。
在汪之顼看来,正是微量元素检测没什么价值,却也没什么危害,才能如此大范围地推广开来。
“正是家长强烈的需求,形成了强大的驱动力。”汪之顼认为,医生希望能通过简单直观的检查满足家长的需求,医疗保健机构也能通过检测项目实现创收,“目前一些妇幼保健院用简易设备开展的母乳成分测定,正在走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的老路。”
有专家表示,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属于医疗行为,对实验室环境和使用耗材的要求也很严格。至今,仍旧没有公认的权威检测手段出现。
不少卫生监督员表示,从执法角度来看,文件属于行政要求,并非法律约束,卫生监督员检查的是机构是否存在违法行为,而非是否规范。行政文件比较笼统,处理的结果没有明确出口,需要更加细化处罚细则。据健康报
新闻推荐
“像我这样支持儿媳离婚的婆婆可能会被人当作另类吧?但我真的不希望儿媳受罪过苦日子了。”浙江嘉兴的陈颖(化名)最近一直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