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报考社区干事,不必大惊小怪
□苑广阔
近日,“多位博士应聘武汉社区干事”“行星学博士回应报考社区干事”等词条相继登上热搜。据报道,此前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曾公开招聘社区干事,并公示了一份免笔试人员名单。共有14名硕士、5名博士获得了免笔试资格,其中一位所学专业为行星地质与比较行星学的博士研究生胡晓依更是受到了许多网友的关注。(9月12日澎湃新闻)
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竞聘社区干事,此事引发网友的热议并不奇怪,但背后的原因确实值得思考。一方面,很多人认为像硕士、博士这样的高学历人才,就应该进高校当老师,或者是进科研机构搞科学研究;另一方面,很多人对街道、社区的工作也存在误解,认为其工作人员做的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所以才有“街道大妈”“社区大妈”的叫法,高学历人才去了就是大材小用。
不得不说,这两种观念,现在都已经过时了。高学历人才未必非要进高校当老师,或者是进科研院所搞研究。一些博士生毕业之后,基于对个人能力及潜质的认知,也基于家庭生活等实际因素的考量,选择到基层岗位去工作,不管是对个人、对社会还是对国家,都是一件好事,完全不必大惊小怪。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让整个行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水平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比如,新闻报道中,多位硕士研究生持有中级社工证,其中10人所学专业为“社会工作”,他们选择到社区工作,不是正好专业对口吗?工作起来自然也会得心应手。
客观上我们要承认,高学历人才竞聘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确实有为了个人未来发展的考虑。比如2020年,武汉市出台了《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不但为社区工作者明确了培养和成长路径,而且规定各区每年分别拿出20%左右的街道(乡镇)公务员职位、基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招录和招聘计划,定向考录、招聘社区工作者。这无疑极大拓展了社区工作者的成长空间,吸引了很多高学历人才的加入。
但奉献社会、服务群众与个人发展,本来就是可以实现有效统一的,并没有限定他们在什么行业什么岗位。更加重要的是,高学历人才充实到社会治理的基层,不但可以让他们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通过理论来更好地指导和开展自己的工作,而且本身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成果转化”。
我们都知道对于理工科专业的硕士、博士进行的科学研究,只有把其科研成果进行有效的转化,才能产生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那么对于社科类专业的硕士、博士来说,他们在求学期间所进行的各项理论研究,也同样需要“成果转化”,才能有利于国家、社会,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那么他们参与社会基层治理工作,就是“成果转化”的过程。
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在高校期间进行的各种理论研究、毕业论文,最终只是被束之高阁,反而成了一种损失。所以,不要再戴着“有色眼镜”看高学历人才下沉到社区、街道等基层了,这种现象背后的“成果转化”,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国家和社会在优化社会治理过程中所需要的。
新闻推荐
随着各地陆续开学,老人们开始扎堆来到医院,治疗腰腿疼。黑龙江省慢性病管理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