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让艺术照亮人生———读冯骥才《艺术家们》

青岛早报 2021-09-11 05:55 大字

人生难免沉浮起落,有这么一群非凡的人,他们天生自带光亮,在人生的低谷和困顿中用艺术照亮内心,在他们的艺术世界里,“智慧到处发光,才华到处流溢;所有颜色都是语言,所有声音都有灵性,所有空间都充满想象”,他们诗意焕发的精神殿堂令人心驰神往。

冯骥才的长篇小说《艺术家们》,刻画的正是这样一群热爱艺术的年轻画家,他们在那个精神饥荒的年代,共同守护着小小的艺术沙龙,他们一起欣赏私藏的画集,一起聆听私藏的黑胶唱片,一起享受着艺术照入人间的光亮。

楚云天、罗潜、洛夫,自称“三剑客”。作为画友,他们都有十分开放的艺术视野,但又各有追求,在不同的艺术天地里各自奋进。

洛夫是“三剑客”中最早成名的一个,他是艺术学院的教师,擅长学院派油画,他以《五千年》等力作声震画坛,又作为画家代表赴美交流。

楚云天是小说的第一主人公,作为和艺术沾点边的产品设计师,画画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他极具绘画天赋,又喜欢写诗写散文,凭借水墨山水画《解冻》异军突起。

罗潜是“三剑客”中年龄最长的,由于中学时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苦涩爱情,他将自己紧紧封闭,他只画抽象意味的油画,作画只为自己。尽管才华横溢,却始终不被认可,他孤独得就像荒原上一棵高大的巨树。

“三剑客”抱团取暖,在惊恐的唐山大地震中互相温暖,但当市场经济的春风吹来时,他们却因为艺术理念的不同而渐行渐远:洛夫被消费主义裹挟,被迫将自己所有的代表作拍卖一空,江郎才尽后,他选择了投河自尽;孤傲自尊的罗潜,则没有逃过世俗现实主义的围剿,为了谋生,他开街边画廊,画商业画,彻底颠覆了原本信奉的艺术观;只有楚云天一直坚守自己的艺术理想,他不卖画,与书画市场拉开距离,专心研究、画画和写作,守护着真正的艺术。

《艺术家们》的作者冯骥才堪称奇才,不仅文学创作成就骄人,在绘画、民俗研究等领域也颇有建树。由于拥有画家具有的感知,深知“他们调色盘中的思想与人性的分量”,他在书中对绘画、音乐、文学等艺术门类的渲染精彩绝伦。在他诗意的文字流淌下,画中的水墨仿若抒情的散文,那些画上的风雨云烟、激流荒野和夺目夕照,都具有了扑面而来又打动人心的生命气息。

艺术家们自带光亮,而有的人虽然不是艺术家,仍将生活过得如画如诗。隋意是楚云天青梅竹马的爱人,她不画画也不写诗,却天生具有很好的艺术悟性,“悟性是看不见的。它是一种直觉与感性,但它是艺术的本质”。她迷恋一束光线在木屋中诗意地行走,她会把好看的碎布缝成优雅的靠垫或枕套,她在乎家中每一件东西的艺术品位,在她的眼里,“美的敌人不是丑,而是俗。 ”

隋意和楚云天互相欣赏,相互交融,是朋友们眼中的神仙眷侣,但楚云天却两次被情所困。一次是洛夫的爱徒田雨霏,不到二十岁,美丽率真,宛如画中人,她对楚云天一往情深,楚云天也对她情难自已;一次是有才华又气质出众的朦胧派女画家白夜,她向楚云天主动示爱后,又莫名其妙地若即若离,迷离虚幻,难以琢磨。

围绕着“三剑客”,小说还描绘了众多个性鲜明的艺术家,有学生们早已成为画坛佼佼者,而自己依然如闲云野鹤一般深藏不露的中学美术教师徐老师;有放浪不羁、笔墨表达极富感染力的“徽州鬼才”易了然;有遗世独立、用生命作画的真正的艺术家高宇奇;有随性率真、因长得太像外国人而遭冷遇的钢琴家延年;有走路也要抽烟、文学才情极高的编剧苏又生。

在故事内容的时间跨度方面,《艺术家们》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写起,讲述了半个世纪的时代风云中,以“三剑客”为代表的艺术家们对艺术的坚守和抉择,描绘出这一代艺术家在艺术追求、人生选择、情感困境和精神突围中的时代众生相。

冯骥才一直想用两支笔写这本小说,一支是钢笔,一支是画笔。小说融入了他对艺术和生活的深刻感悟:真正的艺术是排斥功利的,它是黑暗中照亮内心的那一束光,“美与财富无关。美可能是一束蓬松又别致的花,一曲动人的音乐,一种优雅的色调,一件物品摆在一个特殊的妙不可言的位置。”“钱是重要的,但世界上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凡是钱买不到的东西都比钱重要。比如友谊、健康、真正的爱情,还有对艺术的追求。”

作者简介:乔欢,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新闻推荐

教学路上的良师益友 凌 巍

转眼间,我从事教师这份职业已有三十多个年头,虽然退休了,但仍偶有上讲台的机会,或分享工作经验,或激励后人等,站在讲台上仍有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