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更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逾38000个物种面临灭绝威胁
科莫多巨蜥的物种保护级别从“易危”升为“濒危”
超过三分之一的鲨鱼和鳐鱼物种面临灭绝威胁
在重新评估的7种金枪鱼物种中,4种数量出现恢复性增长的迹象
以下动物均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
红色名录濒危动物
土库海豚 达尔文狐 埃氏冕狐猴 印度穿山甲 埃塞俄比亚狼 长鼻猴 高山长尾猴 长毛蛛猴
在法国马赛举行的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9月4日更新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了全球138374个物种受到威胁的风险,其中38543个物种面临灭绝威胁。
更新的名录中,世界上最大的蜥蜴科莫多巨蜥的物种保护级别从“易危”升为“濒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指出,科莫多巨蜥正日益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威胁。预计在未来45年内,全球气温上升和随之而来的海平面升高将使科莫多巨蜥的适宜栖息地至少减少30%。受人类活动影响,它也面临栖息地丧失的威胁。
更新的名录还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鲨鱼和鳐鱼物种面临灭绝威胁,这表明世界上大部分海洋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这些物种都被过度捕捞,还有部分受到栖息地丧失和退化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
在重新评估的7种金枪鱼物种中,4种数量出现恢复性增长的迹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不同程度地降级,并强调这主要得益于相关国家对其实施了更具可持续性的捕捞配额,并成功打击了非法捕捞。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干事布鲁诺·奥伯勒指出,更新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尽管海洋生态环境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但如果各国真正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做法,物种数量是可以恢复的。人类生活与生物多样性问题紧密交织在一起。世界自然保护大会正在举行,与会国家和相关方应把握机遇,努力实现基于可靠科学数据的约束性目标。
(新华社)
科普一下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总部设在瑞士格朗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是全球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自然保护组织,在全球自然保护界具有重要影响。世界自然保护大会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四年一度的机制性会议。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编制,是全球动物、植物和真菌保护现状最全面、最权威的名录。名录将物种划分为9个等级,按严重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数据缺乏、未予评估。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覆盖了相关物种的生存范围、种群数量、栖息地、趋势、面临的威胁、急需的保护行动等信息,是全球生物多样性重要的健康指标。红色名录除了评估新发现的物种外,也会重新评估已经评估过的物种。
例如,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大熊猫从“濒危”降为“易危”,这表明由于保护措施落实到位,大熊猫的生存状态得到了改善。而在此次更新的名录中,世界上最大的蜥蜴科莫多巨蜥从“易危”升为“濒危”。
对于不同的物种,面临灭绝威胁的比例也不同,其中两栖动物为41%;哺乳动物为26%;针叶树为34%;鸟类为14%;鲨鱼和鳐鱼为37%;造礁珊瑚为33%;甲壳类动物为28%。(新华社)
关注一下
偷猎和栖息地受侵,非洲大象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
3月25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原本被认为是单一物种的非洲象(易危物种)分为非洲森林象和非洲草原象进行单独评估,并将森林象列为极度濒危,草原象列为濒危物种。
据路透社3月26日报道,IUCN的最新评估显示,由于持续的偷猎活动和栖息地遭受侵袭,两种非洲大象的种群规模在不断缩小。在过去的31年间,非洲森林象的数量下降了86%以上,而非洲草原象的数量在过去50年间至少下降了60%,两者加起来的种群总数已经下降至41.5万头。
评估还指出,虽然非洲森林象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但得益于加蓬等国家近年来的保护工作,部分种群规模保持稳定或有所扩大。(吉林日报)
海南长臂猿喜添两只婴猿
种群数量恢复至35只
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正在法国马赛召开,记者5日从海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中国海口-法国马赛联合新闻发布会获悉,海南长臂猿喜添两只婴猿,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至35只。同时,马赛现场发布了《海南长臂猿保护案例》的重大成果。
据了解,今年3月2日和3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海南长臂猿监测队发现,海南长臂猿B群和D群各新增一只婴猿,分别为7月龄和6月龄,持续的监测显示两只婴猿健康状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8月23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召开专家鉴定会,专家组成员一致确认新生两只婴猿。至此,海南长臂猿的种群数量已经恢复到5群共35只。海南长臂猿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定为极度濒危,名列全球25种濒危灵长类物种之一,目前仅分布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范围内。 (新华社)
新闻推荐
9月4日,秦妈火锅餐饮微信公众号发布讣告,全国三八红旗手,重庆市劳动模范,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餐饮商会副会长、重庆市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