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唐宋怎么做情报工作

老年生活报 2021-09-03 08:31 大字

[摘要]读史

《周礼》中记有掌邦谍胡官职,说明我国在先秦时期就十分重视情报工作。发展到唐宋时,情报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大。

唐宋时期的情报人员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类:

其一,专职谍报人员。当时叫间谍、细作、间人、间使、觇人、侦者、察子、斥候、步探子等。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敌方获取各种情报。

其二,商贾。这种情况在古代出现较早,早在汉代就已存在。唐宋时期跨境的商业贸易十分繁荣,于是从商贾中招徕间谍或者派细作伪装成商人,成为这一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行为。

其三,使者。如武则天时,吐蕃请和,唐“以(郭)元振充使,因觇虏情”。宋徽宗时派陈尧臣为使,出使辽国,返国后献上了其所画的辽天祚帝像以及沿途地理地形图。在宋辽、宋夏之间,双方互派使者充当间谍的情况非常普遍。

关于情报的传递方式与手段,我国古代也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

除了秘密潜行,人工传递,或者利用合法身份,往返传递外,见之于记载的还有以下一些传递方式:一是蜡书,也称蜡丸、蜜丸。这是我国古代传递情报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早在唐代就已有之。其特点是隐蔽性强,情报不易被雨淋水浸而受损,甚至还有将其制作成水果形状的。

二是衣带。即将情报缝制在其中,以掩人耳目。这种方式比较古老,不如蜡书安全性高。

三是口头传递,这种方式相对比较安全,但是传递者必须是对方充分信任者,有时要带有某种信物以证明身份。

四是隐语。也叫谬语、谬书、廋语等,即以某种约定的暗号或者不述本意借他语而暗示传递的情报内容。这种方式最为古老,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有书面隐语、口头隐语、实物隐语等几种类型。

五是通讯。常见的有:水漂,即从上游顺水向下漂送情报;纸鸢,即风筝;射箭传书,主要用于短距离的情报传递;飞禽,据唐人所撰的《酉阳杂俎》载,波斯的商船中养有鸽子,能飞数千里,以传送平安信。唐人亦以其传递情报。

此外,也有以燕子、白鹘传递情报的记载。唐太宗曾养过一只白鹘,让其从长安向洛阳送信,一日之内可以往返。六是烽燧。主要设置在沿边地区,采用修筑烽火台的办法,用于传送敌情警报。 杜文玉

新闻推荐

建发·和鸣:王府中式园林盛启国风大秀令人叹为观止

建发·和鸣王府中式园林亮相8月28日,建发·和鸣王府中式园林惊鸿盛启,现场处处洋溢东方韵味。从九州霓裳秀,到长安幻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