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一次打车 让他丢了性命 | 以情绪回应情绪 没有赢家

澎湃新闻 2021-04-17 06:34 大字

原创 祝芸 丁丁心理

情绪管理,义不容辞?

前一阵,一则滴滴车司机撞人事件,让人心悸不已。一次普通的打车行为,竟然导致了一人丢失生命,一人面临严刑的惨烈结局。

35岁的张先生,半夜两点多在朋友家打完牌后,发现自己的车被锁在修车店,于是他打了辆滴滴车。打车时发送文字:不要拨打电话,因为滴滴打车电话留的是父亲的,怕吵醒老人。司机到站后像以往一样拨打了电话,此举引发张先生的不满,两人随即发生激烈争吵,司机拒载,张先生和女友下车。

张先生下车后余怒未消,拿着剩有饮料的绿茶瓶子狠狠砸向汽车后备箱,此举激怒了正在气头上的司机,他调转车头,直冲向张先生和女友,女友被撞到另一边,司机又倒车,对张先生反复碾压了好几次,才走出车门,开始打救护车电话。

可惜还没来得及抢救,人已经不行了。一旁受了轻伤的张先生女友,被这一场景惊呆了。

在碰撞现场,石材墙壁被撞得斑驳不堪,可以想见当时的场景,碾压力度之强,令人触目惊心。

以情绪回应情绪,以为只是一次冲突,结果却用生命买单。坏情绪在不良互动中,破坏力惊人!壹.

用情绪回应情绪,容易让冲突升级 ”

郴州高铁上,一位老者和带着两个孩子的宝妈发生剧烈的争执,老人一边直指着宝妈,一边高声嚷嚷为什么不让两个孩子挤一挤,给自己让座?说女子不给他让座就是给孩子不好的榜样,还扬言要打死女子。女子起先和他讲道理,后来看到老者越来越嚣张,就站起来和他理论,也开始回指老人。

观看视频,觉得老人很过分,明明人家买了票,你没买票,你就算想坐坐,也需要好好商量,征得对方的同意,而不是道德绑架和暴力抢夺。

但在宝妈站起来回怼的时候,我还是为她手边的孩子心惊了一下。孩子顶多两三岁,ta可能听不懂大人的话语,但双方激烈的声调、一触即燃的气氛,会激起孩子多大的恐惧?而且这个老人歇斯底里的样子,真的害怕他会突然袭击孩子。

遇到这样唯我独尊,暴力满满的人,很多人都会被激起愤怒。但是以愤怒对愤怒,真的有效吗?况且身边有那么幼小的孩子,在这个狂怒的老人面前,真的很危险。

贰.

用情绪回应情绪,会损害亲密关系 ”

朋友流泪讲述了和青春期孩子相斗的一件事,说至今仍心有余悸。

孩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了冲突,朋友说了一句:“这么点小事,你就让让他不行?”,一下被引燃怒火,和妈妈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直言妈妈从来没有关心过他。

看着眼前直眉瞪眼的孩子,想着一天天操不完的心,挨不完的老师训斥,妈妈一时也控制不住,吼了他:“你那么厉害,谁都说不得,干嘛还穿我的、吃我的!”这个比妈妈高一头的孩子,立时边脱衣服边冲出家门,直往楼道窗户冲过去,一边发狠地说:那我就把命还给你!吓得朋友赶紧抱着他,邻居也闻声跑过来帮忙。等孩子安静下来,朋友瘫软在地上,抱着邻居哭诉,这怎么办啊,你说一句他顶两句,句句噎得人上来不气,话随话的说得狠了,他就这么做给你看。

母子亲情,本来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却因为情绪激烈时的冲撞,差点酿成惨祸,让人很是唏嘘。孩子情绪激烈时,我们看到的,是他的毫不服软、蛮横顶撞。其实,在这个背后,是他在和同学发生冲突,自认为老师处置不公平,希望得到妈妈的宽慰的脆弱和无助,结果发现妈妈竟和敌人一组,于是原本的愤怒更加升级,一句“你从没关心过我”,背后真正想说的是:“我很难过,需要你的安慰。”

在情绪化的争执中,妈妈听不到孩子的需要,孩子看不到妈妈的想要帮助他的初心。

叁.

如何正确地应对他人情绪? ”

1、以描述而非评判来回应

《奇葩说》中,有位北大女孩刘纯懿,自我介绍说是高考状元,在讲到“内卷”的时候,她说: “我想跟康永老师和杨幂老师解释一下什么叫内卷。”马东问为什么挂着杨幂,她回答道:“我看到杨幂老师瞪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一副我很想听的样子,我担心我说的内卷,她听不懂”。

这就是直接内涵杨幂是没有头脑的花瓶了。众目之下,作为一个选手,这样地评判一位导师,实际上是很缺乏礼貌的。

结果杨幂平静地回应她:“谢谢你解读我,然后可以继续了。”不做对错评判,只是描述对方的行为,也暗含了“你对我的评价,我收到了。”没有回击,但有回应。这样的回应,一般都能让对方陷入内省:哎呀,我刚才好像贬低了杨幂老师。所谓不怒而威,就是这样吧。

描述是对事实的叙述,而评判则会激发人本能的抵触。

据说有1亿人都关注的28年错抱事件中,大家期盼的央媒的《夜线》做了一期相关节目。由于主持人的一番评论,认为江西姚爸许妈在看亲生儿子时处理的相对粗糙,说完全可以事先与姚策说,要不然就把这个事隐瞒特别好,不留任何踪迹的那种,说两者恰恰都没做好,最终造成了对姚策的一个严重伤害。

这样的评论激发了所有人的愤怒,大家觉得主持人没有共情一个28年刚得知自己亲生儿子的消息,急于见到孩子的母亲的心,就评论母亲应该同时顾全养子,是隔岸观火、道德绑架。事实上,评论常会引发不同观点的辩驳,也常会刺痛被评论者。

不评判,只对事实进行描述,才更有利于沟通。

告诉男友,他大前天把换洗袜子扔到了地上,昨天扔到了椅子上,今天又放在茶几上,远比直接评论他:你总是你乱丢袜子!,更容易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不当之处,从而改善。

2、听到情绪背后的需要

沟通时,不仅听到对方说话的内容,还要听到对方的情绪和需要。和对方的需要进行共情,而不是对对方的情绪进行反击。

加了班的男人回家,迎面的是妻子愠怒的脸色和埋怨:“都几点了?你总是你这么晚回来?”

这时候丈夫通常会解释:“工作需要,我也是为了这个家好。”

妻子更生气了:“你连出去喝酒也说为这个家好!”

丈夫也生气了:“你这样我就根本不想早回来!”

“看来你不想见我,那你就别回来了!”妻子怒道。

于是一个摔门而去,一个卧床垂泪,家这个本该修复疲惫的港湾,变成了双方的风雨战场。

其实,这段对话中,两个人只是情绪的交锋,都没有看到对方真正的需要。妻子埋怨的背后,是希望双方多一些共处,希望有人陪伴,尤其在忙乎了一整天孩子的事之后,希望得到安慰。丈夫急于解释,其实是希望妻子看到自己为这个家在努力,希望得到认可。

如果丈夫不急于解释,而是共情妻子的需要:“一个人孤单了吧?所以我一完事就着急赶回来了”。

如果妻子能看到丈夫的需要:“我一直都知道你心里有这个家,你辛苦了”。

那么一切是否会不同?

别人家的孩子,美国名校大一学生张一得自杀事件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前两天我在网上发了一句评论:“请大家不要在这个时候再怪一得他爹,他此刻也很艰难”,没想到这句话引来一个网友的怒斥:“就是他爹的错,他让孩子生不如死,你这样还做心理咨询师?”

被攻击谁都会不舒服,但是我看到这个网友愤怒背后的对一得的同理和代入,于是回他:“我看到你对一得的心疼,好像还有些无奈?”过了好一会儿,他回到:“是这样的”。

不要急于回击,愤怒有时只是面具,背后可能是对方的伤痛所在,被看到,就是一道疗愈的光。

3、了解对方的模式,有的放矢

就像高铁上被老人强行要求让座的宝妈,她不用和老人针锋相对,而是可以看到这位老人的模式:认为别人就应该让着他。不考虑自己的言行,只是一味地道德绑架别人要尊老。

自己的需要得不到不满足就撒泼打滚,三言不合就威胁打死别人。这样的人,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谈道德,你和他讲公平,他和你谈责任,非常宽于律己、苛以待人。了解到和这样的人沟通很难,最好选择休战,直接让乘警来处置。

人的模式是长久以来形成的,很难改变。

有些人就是“一切都是别人的错”,有些是“凡事都要争输赢”,还有些人是心情不爽就会找人打一架,在日常沟通时,善于发现对方的模式,就能进行有效沟通,否则,就是鸡同鸭讲,总不在同一频道。

巨婴和反社会人格常常是“我是中心,不满足我就拼个你死我活”,就像那些自己错过站就抢司机方向盘的人,遇到这类人,不要针锋相对,而是选择合理的途径来处理。往小里说,不破坏自己的美好心情,往大里说,生命可贵,不值得和巨婴生死一博。情绪是一种能量,它可以让人激情澎湃,创意迸发;也可以让人失去理智,做出后悔不迭的事情。处在不良情绪中的人交流,可以描述对方的行为,促进对方反省。也可以发现对方的需要,共情他的需要。

或者看到对方的模式,通过合理路径进行有效沟通。一味硬碰硬,以情绪回应情绪,很多时候是两败俱伤或者贻害无穷。

“以为只是一次争执,结果却是一场灾难”这是最让人叹惋的。

让我们用智慧加持,从容面对纷扰,赢得岁月静好!

以上,晚安。

作者介绍:祝芸,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丁丁心理签约咨询师,12年儿童、青少年咨询经验,格式塔取向心理咨询师。希望能用温暖自己的温度陪伴孩子,用贴近自己的力量支持您。

原标题:《一次简单的打车,却让他丢了性命——以情绪回应情绪,没有赢家》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退休人员养老金今年再上调4.5%实现“17连涨”;继续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调整办法

据新华社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近日印发通知,明确从2021年1月1日起,为2020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