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追寻秦汉文明的不朽荣光 ■黄东光

西安日报 2021-02-19 05:14 大字

《秦汉文明:历史、艺术与物质文化》作者:孙志新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同凡响的时期。在历史文化专著《秦汉文明:历史、艺术与物质文化》一书里,作者认为秦汉两朝开辟了新的纪元,在将近四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创造了中华文明的经典时代。其创立的政治和思想体制,成为此后历朝历代的治国典范;它所缔造的艺术和文化,其深厚的影响力,更是在随后的两千多年里,一直绵延不绝。

《秦汉文明:历史、艺术与物质文化》以历史的笔法,追溯秦汉文明的厚重文化记忆。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雄才大略的秦始皇随即对国家治理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废除了各国普遍实行的分封制,创立了彰显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到汉代,当朝者继续推行秦代做法,并将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为了巩固政权,汉朝在很多方面效仿秦的政策:维护皇权至上,保障法令统一;调整税收以鼓励生育、促进生产;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并采用秦历。

秦汉两朝四百余年的辉煌,书写了中华文明灿烂的篇章。作者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中央集权和高效政治体制的运用。这一系列制度,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治理理念,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使得中华文明在纷繁的历史进程中,始终都能保持生生不息的内驱动力。作者还从横向比对的角度,探讨了秦汉时期与古罗马时代,两个异域国家在政治体制上的巨大差异。古罗马时期,帝国的权力中心在市议会。而秦汉时期,皇权既高度集中,又能够使责任做到层层分解。两种迥异的治理理念,直接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治理效果。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古罗马文明随着古罗马帝国的分崩离析,消散在历史的烟云中,但中华文明却始终没有中断,一直得以延续。作者剖析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凝聚起了多民族的向心力,进而,用中华智慧缔造了中华文明绚丽的文化传奇。

不得不提的是,这种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在强化社会稳定、巩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增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书中就举了大量的例子。比如,通过对秦始皇兵马俑的研究,考古专家赫然发现一尊尊形态各异的兵马俑彩塑,在技法的运用上,或多或少吸收了古希腊的一些雕塑工艺。同样,从一些挖掘整理出来的汉代文物里,特别是一些精美的首饰中,也能管窥到古代波斯制玉技术对汉朝工艺制品的影响。就连秦汉两朝的青铜铸造,在冶金技术上也借鉴了欧洲草原风格的器物纹饰,从而生产出了复杂、精良的冶金工艺品。无独有偶,从考古挖掘出的一些汉代墓葬中,也能惊奇地发现,许多墓室的殡葬风格,几乎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发现的斯基泰墓葬如出一辙。作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汉代时期佛教已经传入中国,人们对生死观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秦汉两朝在加强中央集权之后,中外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烈碰撞,总是在彼此借鉴中发展繁衍。基于此,作者归结说:“秦汉时代不仅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为后来的历朝历代树立了一个持久的模式,而且培育了一个有国际情怀的社会,其吸收外来影响的能力,恰是一个强盛、自信的中国的时代特征。”

在全书的下半部分,作者则通过大量的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秦汉两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军事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实物,或精巧,或别致,或奢华,或古朴,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这些斑驳的器物,以返璞归真的艺术魅力,生动再现了秦汉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所铸就的不朽荣光。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正是炎黄子孙对儒家文化的高度认同,铸成了天下归心,形成了艺术与物质文明争奇斗艳的局面。这种情感与思想的趋同,又让无数中华儿女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造激情,最终擘画出了中华文明的壮阔图景。

新闻推荐

没有鲁尔福,或许就没有《百年孤独》

《金鸡》《燃烧的原野》《佩德罗·巴拉莫》上世纪80年代起,墨西哥国家文学奖得主胡安·鲁尔福的文学作品被很多西语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