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总工成院士候选人 央媒:推荐增补要专业规范不能有小算盘
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2月18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启动,已有一些地方科协对推荐人选进行公示。然而,个别人选在网上引发了较大争议。
“两院”院士是我国科学领域最高学术称号,每年增补数额不多,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遴选工作应该体现“有为者有位”,所有推荐人选都要经得起专业检验。
但前些年,个别地方的推荐环节曾出现行政化、利益化的苗头。比如,有学者吐槽“一些有能力、真正钻研学问的人如果不会搞关系,有时连被推荐的资格也没有”;比如,一些地方官员没有过硬科研成果,出现在推荐名单之中。
还有少数地方的相关人员,因为对本省经济贡献较大,被地方作为增补院士候选人推荐人选。但是,其所从事的工作与院士候选人要求有差距,消息一经公布就引发巨大争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载人航天、超级计算机、杂交水稻等重要领域的成就,都凝聚着“两院”院士的智慧和汗水。院士名单既是对贡献者的肯定,也是鼓励后来者激发创新动力的引路明灯。
眼下,国家亟须抢下被国外“卡脖子”的技术山头,在核心技术领域攻坚克难,强化“科技兴国”战略方向。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用院士称号为更多“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科技工作者加冕,尊重和褒奖真正下苦功夫的人才,筑牢科技强国之基。
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尚处于推荐阶段,地方科协推荐的人选能否最终入围,还要看接下来的审议情况。但是,对于在公示阶段就备受争议的推荐人选,应该重点复核,及时回应质疑。强化学术界同行评议,听取社会监督意见,避免仓促认定,才能避免“名不副实”的争议。
“两院”院士增选事关重大,地方推荐环节必须专业、规范,不能掺杂学术以外的复杂利益考量和“小算盘”。要以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规范开展推荐工作,让作风正派、真正有科学精神和学术贡献的人获得被认可的机会。
(原题为:《推荐增补院士要专业规范,不能有“小算盘” | 每日快评》)(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清荷年到了。冷冷的乡村里,依然是烟火淡淡。走在街市上,年味,也少了往年的火红和人流川息。疫情,嗅着年的味道,在牛年的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