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错换人生28年”疑云待解 精神损害赔偿标准成焦点

澎湃新闻 2021-02-04 07:23 大字

核心提示:近年来曝出的多起“错抱”事件中,受害家庭以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或侵权责任纠纷为由起诉涉事医院要求承担精神损害赔偿均得到支持。在本案中,精神损害赔偿金额成为争议焦点。2020 年9 月11 日,“错换人生28 年”案件在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开庭,姚策生母杜新枝进入法庭。人民视觉/供图

2020 年9 月11 日,“错换人生28 年”案件在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开庭,姚策生母杜新枝进入法庭。人民视觉/供图

记者|潘 巧

责编|徐秋颖

姚策、郭威,在河南省同一家医院先后出生,出生时间仅隔16个小时。由于医院的过错,两人被错抱,导致双方父母“替”对方抚养孩子28年。

如果不是因为姚策生病需要换肝,也许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人仍将在各自的家庭里平静生活下去。但到第28个年头的时候,也就是2020年2月,姚策被查出患有肝癌,其母亲许敏准备割肝救子时发现儿子并非亲生。一场错换28年人生的“秘密”被揭开。

精神损害赔偿争议

得知被错换后,2020年9月,姚策及生父母杜新枝、郭希宽三人以侵权责任纠纷为由将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以下简称淮河医院)告上法庭,索赔270万余元,其中包括精神损害抚慰金180万元。

2020年12月7日,本案一审宣判。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人民法院认为,医院作为专业的医疗服务机构,对在其处出生的新生儿负有高度谨慎的管护义务,且淮河医院对于“错抱”发生在其医院不持异议,这一过错导致姚策与生父母28年骨肉分离,且28年后姚策与生父母相认,但自身已患有肝癌,姚策与杜新枝、郭希宽相逢后精神上遭受严重痛苦。因此,淮河医院对此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判决淮河医院各赔偿郭希宽、杜新枝和姚策精神损害抚慰金20万元,共计40万元。

对于为何起诉精神抚慰金180万元但仅支持40万元,承办法官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河南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精神损害赔偿一般不会超过10万元,但考虑到本案的特殊性,作此判决,“已是很大的突破,给予他们最大限度的保护。”

不过,姚策等人认为精神损害赔偿较低,提出上诉,要求法院支持180万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2021年1月26日,案件在河南省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精神损害赔偿标准是否过低也是庭审中的争议焦点。对此,姚策等人的代理律师周兆成向法院提供了我国2001年至2019年GDP总额,以及河南省、开封市2001年到2019年经济数据。

据了解,目前关于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主要依据2001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规定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确定因素包括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来确定。

周兆成认为,目前参照的精神损害标准还停留在2001年的标准,“在经济突飞猛进的情况下,依然适用20年前的标准,显然不合适。”

据他介绍,二审开庭前,姚策委托生父母杜新枝、郭希宽向立法、司法有关部门快递了《关于“提高我国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的立法建议书》,希望能加快立法步伐,全面提高我国精神损害赔偿标准。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曝出的多起错抱事件中,受害家庭以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或侵权责任纠纷为由起诉涉事医院要求承担精神损害赔偿均得到支持。

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及公开报道中查询到6起相关案件,单个家庭精神损害抚慰金最高的为30万元,一起是2018年辽宁沈阳法院宣判的错换39年的案件,被错换的双方家庭分别获得30万元和15万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另一起北京通州的案件中,被错换20年的双方家庭分别获得30万元和20万元的精神损害赔偿。从目前可以查询到的案件来说,姚策与生父母杜新枝、郭希宽获得的精神损害赔偿金额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发生在浙江温州的一起错换案件中,法院并未支持被错换孩子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该案中,一审法院认为,对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关系遭受严重损害的,监护人有权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但被监护人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于法无据。二审法院也认为,作为监护人父母提起侵权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充分,而作为被监护人因监护关系受损而起诉赔偿的依据不足。

周兆成说,从目前来看,虽然姚策的精神损害赔偿金额最高,但案件的意义并不在于最后通过诉讼能获得多少精神损害赔偿,而是希望通过案件提醒社会关注精神损害赔偿标准,希望立法机关能提升标准,使将来受到侵权侵害和犯罪侵害的人能获得与时俱进的精神损害赔偿。

迟迟未公布的真相

错换28年的悲剧是怎样开始的?到底哪个环节出错了?谁该为这错换的28年人生负责?这是被错换人生的两个家庭共同的追问。

从知道被错换起,他们一直在等待真相。尤其是姚策,他希望尽快等到,又害怕等不到。

由于开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封卫健委)迟迟未公布调查结果,姚策曾委托生母杜新枝状告开封卫健委。该案于2020年12月4日开庭后,开封卫健委方面曾承诺在15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并尽量公开所有涉案信息及调查组工作进展。但直至记者发稿前(2021年2月3日),开封卫健委对此事也未给予公开回复。

据了解,1月26日的二审庭审中,杜新枝再次就“错抱事件”的原因和真相向淮河医院提出质疑,但该院并没有给予正面回复。

淮河医院医患关系科主任张鹏此前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1992年姚策与郭威出生当年,该院实行母婴分离,婴儿集中管理和人工喂养,婴儿手牌和标识制度“可能存在不完善”,“我们也问当年的人和当年的事,因为毕竟(是)28年前(的事情),有点模糊。”

周兆成表示,二审庭审结束后,他也向开封卫健委联合调查组提出尽快公布调查结果的要求,“我相信他们会就此事给公众一个交待和说法。”

这几个月,除了肝癌带来的病痛,还有另一种折磨困扰着两个家庭——网络攻击。

刚发现被“错抱”时,姚策在各个平台发声,回应、解释、寻求关注。但渐渐地,网络上开始出现另一种声音,有人质疑姚策“卖惨”,有人质疑姚策“骗捐”。随着网络负面声音的增多,姚策发起的公益捐款也已经暂停。

周兆成表示,由于错换事件时间久远,淮河医院管理漏洞、文件档案管理不善,加上当年相关医护人员也已经退休或离职,错换事件很多事实难以查清,导致现在谣言满天飞,使姚策等人遭受网络暴力以及名誉权的伤害。

杜新枝原先不懂,看到姚策在直播,为了多看看儿子,她也加入了直播,后来别人又教会她看评论,但看了之后觉得“心脏受不了”,“说来说去,我看都是假话,都是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

现在她已经不再关注。不再看,心里才平静下来。

杜新枝也是患癌症的人。2020年4月刚做过肝癌手术,现在仍需吃药维持。但她要奔波的事还有很多,“这一辈子去外面转的时间加起来还没有这一年多。”

她也觉得命运对她不公平。替郭威带大孩子,盼着孩子赶紧上幼儿园,她就能像别人一样,业余时间锻炼身体,做一点自己想做的事。但紧接着,她查出患有肝癌,再然后,得知“错抱”事件,“没过过几天安心的生活,又卷入更不安静的生活中去了。”

被命运“捉弄”后,杜新枝终于在28年后见到亲生儿子,但亲生儿子却和她一样生病了。

“但我想着不管命运怎么安排也好,既然走过来了,只有勇敢面对,好好珍惜当下。”杜新枝说,作为一个母亲,她没有看到姚策的成长,28年后再相见,她要拿出最大的母爱,把之前没给的爱在以后的生活中弥补给他。

她还希望,两个家庭能抱团取暖,在最低谷的时候团结一心,陪伴姚策,好好生活下去。

没避开的“魔咒”

2020年11月,姚策接受媒体视频采访时,问生母杜新枝,“当时你们给我郭哥打过疫苗吗?”

姚策提到的郭哥是郭威,被错换到杜新枝身边的孩子。姚策比郭威晚出生16个小时,喊郭威哥哥。

杜新枝没想到姚策会这样问,但是如实回答了。作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杜新枝说她特别注意给孩子打疫苗,刚出生时还给郭威打了乙肝阻断针,直到郭威大概六七岁时产生抗体,她才放下这块心病,觉得像是终于避开了“魔咒”,以为“像躲雷一样,可躲过去了”。

“谁知道又弄成这(样)了。”杜新枝说,现在还觉得是在做梦。这些疫苗本该打在姚策身上。因为“错抱”事件,原本应该在出生时就打的乙肝阻断针也没有注射给姚策。

对于姚策的患病是不是因为“错抱”直接造成,医院和姚策方面仍存在根本分歧。姚策起诉淮河医院侵权责任纠纷案两次开庭时,庭审焦点也集中于医院“错抱”及医院未给姚策注射乙肝疫苗的医疗行为,与姚策患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有关系,医院责任有多大。

对于淮河医院当年是否被要求普及乙肝疫苗注射,庭审中院方表示否认。

开封卫健委医政医管科科长乔俊梅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1992年1月起,在新生儿父母自愿自费的情况下,有产科的医院可以为新生儿提供乙肝疫苗的首剂接种,2005年才需要为所有新生儿提供免费乙肝疫苗接种。从他们的调查情况来看,姚策和郭威在淮河医院出生住院期间均没有进行乙肝疫苗的第一针接种,“至于这个原因(没有接种的原因),因为是28年前的事情,这个情况我们真的没有调查清楚。”

一审判决中,法院认为,由于淮河医院诊疗行为不规范、管理不善,导致病历资料缺失,未按照原开封市卫生局有关规定为姚策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以及“错抱”事件的发生,应认定淮河医院存在重大过错。但是,肝癌的发生除了可能与防疫有关外,也与个体差异、生活经历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法院判决淮河医院对姚策目前因患肝癌产生的合理损失承担60%的民事赔偿责任。

此次二审中,姚策方面提交的上诉状显示,他们认为一审法院判决淮河医院承担60%的责任认定偏低,无法起到警示医疗机构、规范诊疗行为的社会效果,应该予以调整。

“两个儿子”

2020年4月30日,姚策与杜新枝第一次见面,两人相拥而泣。看过两人视频、照片的人都会发现,母子俩长得很像:眉毛、鼻子、眼睛、嘴巴、颧骨……姚策不仅跟母亲长得像,跟姐姐长得也像。

“人家都这样说,姚策也说(像)。”杜新枝说,在与姚策做DNA鉴定之前,她对于姚策的存在还半信半疑,以为是“诈骗”,“见了面之后人家都说像我,我才觉得可能就是。”

28年来,她从没怀疑过郭威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随着年龄增长,郭威越来越像郭希宽,“走路、性格都一样,就是个子有点高。”

从两个家庭的合照可以看出,杜新枝和郭希宽个子不算高,但郭威比郭希宽大约高半个头。

一切看起来都像命运和杜新枝开了一个玩笑。

成为亲人10个月,杜新枝已慢慢了解儿子。她知道姚策是很爱面子、很在意形象的人,“他不愿意邋里邋遢地穿着病号服,一脸脆弱虚弱的(形象)表现给人家。他就是强忍着,给别人好的一面。这一点可能像我。”

杜新枝说,对于把姚策养大的许敏她一直是感谢的,“感谢把孩子教育的这么好。”她也觉得两家人有缘,曾告诉许敏,“我养大了你的儿子,你养大了我的儿子,这个情分多少年才能碰到一次。”

对于两个儿子,杜新枝的想法是,一个是生病的,要多照顾一点,一个“好好的”,就牵挂多一些。“(以后)在姚策身边的日子会多一点,我肯定会多陪他一些,但是我也和郭威说,妈妈没有忘记你,都在妈妈心里。”

杜新枝说,两个儿子就像她的左膀右臂,离开哪个都不行。“没觉得自己失去什么,如果说失去的话,姚策有什么不测,那是对我打击最大的。”

二审庭审结束后,法院将择期宣判。两个家庭还在等待着案件的终审判决。

原标题:《拍案 | “错换人生28年”疑云待解 精神损害赔偿标准成焦点》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家庭农场变农庄 康养农业有奔头

家庭农场内蔬菜长势喜人。□本报记者周越特约通讯员田金艳文/图2月3日上午9点过,西区格里坪镇格里坪村六组,位于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