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北京疾控专家排除法寻找“零号病例”

新安晚报 2021-01-14 09:52 大字

1月6日,在国家卫健委的部署下,北京市疾控中心新冠疫情防控现场组技术骨干任振勇、田丽丽临危受命,登上了前往石家庄的列车,踏上支援抗疫的征程。昨天,记者连线两位“前方专家”,解读河北疫情流调溯源工作。排查前推至去年11月初

1月10日下午,河北省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透露,初步估计“零号病例”早于去年12月15日。

任振勇介绍,疾控人员在对早期病例的排查中发现,早期病例出现症状集中在去年12月15日前后。疫情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多为无症状感染者。早期病例多为老年患者,活动范围较小。根据流行病学既往经验和新冠肺炎的潜伏期,工作人员判断,目前发现的早期病例,应该已经不是“初代病例”了,所以传入时间要早于去年12月15日。

“目前发现的最初几个病例都是藁城区增村镇刘家佐村和小果庄村年龄较大的老人,他们参加过红白喜事等聚集性活动,但目前没发现接触过境外的人或物品。这就说明,他们应该还有‘上一代’或‘再上一代’的病毒传播者。多方因素考虑,我们将‘溯源’的重点阶段,放在了去年11月初至12月15日这期间。”田丽丽说。排除法寻找“零号病例”

“本轮河北省疫情的溯源工作,可以说是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们接触过的溯源难度较大的一次了。”田丽丽说。

田丽丽解释,疫情最初发现于农村地区,外来人员相对较少。人员在饮食习惯上少食海鲜。而确诊病例集中在农村地区,多个村庄毗邻机场,不能排除由外来人员和外来货物接触导致的病毒感染。加上该地区人员村内聚集性活动较频繁,因此,流调溯源环境复杂,线索可以用“千头万绪”来形容。

为不遗漏任何一条有用线索,田丽丽和任振勇将数百份确诊病例的流调报告挨个儿“捋”了一遍,进行补充流调。“这就像是一个破案的过程,在‘卷宗’中揪出‘疑点’,追查下去。”田丽丽说。

这个补充流调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做排除法的过程,比如村庄里60岁以上的老人和15岁以下的孩子,将外来病毒引入本地的可能性较小,排查的重点就要放在既往报告中存在接触史的“高风险居民”身上。存在发病较早、工作环境有风险、可能接触到外来危险因素等情况的病例,都被重点标注,逐一详细排查。两位专家介绍,300多例确诊病例中,目前重点排查的“圈儿”划定了50多例,“排除法”仍在持续进行中。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许多传闻随着流调信息的日益丰满而“去伪存真”。

田丽丽认为,河北省疫情的溯源和防控,对整个国家的疫情防控都具有很大意义。她说,本轮多发在农村地区的疫情,病例多数出现症状后,是去私人诊所等小型医疗机构,少有去医院就诊的情况。“这说明,基于乡镇私人诊所等小型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监测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等报道

新闻推荐

低温天气“冻”真格,劳动保护也要动真格 任冠青

这两天,朋友圈被一片“冻哭”“冻傻”的内容刷屏。有人终于放弃了不穿秋裤的倔强,有人直播下班冲向网约车的狂奔,黑龙江等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