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现代经典战例》

淮河晨刊 2020-12-30 09:43 大字

上期提要:1941年9月30日,德军为了在入冬之前结束对苏战争,向莫斯科发起“最后一击”。德军计划从北、中、南三个方向对莫斯科实施向心突击,每个方向配置1个装甲集群和1个集团军。为了保卫莫斯科,苏军将包括独立第4坦克旅在内的几个兵团摆到奥廖尔至图拉公路的必经之地姆岑斯克,依托简陋的工事进行殊死抵抗。

通过审讯俘虏,卡图科夫得知进攻的德军是第2装甲集群所属的第3、4装甲师及一个摩托化师,主力距独立第4旅阵地仅有10千米左右。

由于德军在兵力和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而苏军其他部队离独立第4旅的阵地都较远,无法提供支援,卡图科夫决定不与对手在一线硬拼,而是采取颇富弹性的纵深防御方式。他把全旅编成两个防御梯队,第一梯队包括摩步营、反坦克炮营和姆岑斯克内务部队混成营;第二梯队是旅属第4坦克团,用于反冲击。摩步营和混成营在公路沿线展开,坚守主要阵地,每个营都得到一个坦克排支援,反坦克炮也配属到各营一线阵地。同时,卡图科夫还向暴露的侧翼方向派出坦克机动分队,防范德军断其后路。值得一提的是,从伏击德军先头部队到调整防御部署,苏军仅用了4个小时。

10月5日晨,德军在经过炮火准备后,以1个团和100多辆坦克向苏军设伏地域开来。当其进入伏击区后,独立第4旅突然向德军纵队开火,德军队形大乱,瞬间被击毁坦克11辆,人员死伤惨重,不得不撤回原出发地。卡图科夫预计德军下一轮进攻会投入更多火炮和飞机,已暴露的守军若留在原地必将遭到损失,因此当德军退却后,独立第4旅连夜转移到第一军人村地域,沿公路两侧重新布置伏击阵地,新阵地依然采取两线布置模式,即步兵和反坦克炮在前,坦克在后。

10月6日晨,德军再度来袭,约150辆坦克沿公路向姆岑斯克推进。因为有过遭袭的教训,所以德军更加注意战术配合,当先头坦克与苏军防御阵地一接触,德军迅速展开战斗队形,数十辆坦克突人苏军防御阵地,处于正面阵地的苏军反坦克炮兵连抵挡不住德军的猛攻,火炮一门接一门被摧毁,德军以为突破了苏军防御,便大胆向前推进,不料遭到埋伏在二线的苏军坦克的反击。经过12小时激战,独立第4旅击毁德军坦克43辆,毙伤其官兵约500人。德军被迫后撤约1千米,在一片洼地里重新集结。

傍晚,从莫斯科赶来的“喀秋莎”火箭炮营抵达前线,卡图科夫当即命令该营向躲在洼地的德军开火。是夜,密集的火箭弹砸向德军,德军猝不及防,损失大量人员和装甲车辆。与此同时,卡图科夫也把部队后撤到第一军人村以东的新防御地区,准备继续抗击德军的冲击。

连吃败仗的德军不敢再轻举妄动了,7日和8日,德军只以小股兵力进行战斗侦察,希望摸清楚苏军防御阵地的具体情况,同时集结新的进攻兵力。而苏军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加紧构筑新的防御工事,等待德军的下一次进攻。

10月9日,德军出动轰炸机,对前两天侦察发现的苏军目标进行狂轰滥炸,随后德军坦克引导约1个团的步兵向苏军防御阵地中段和左翼发动攻击,遭到苏军摩步营和混成营的顽强阻击。眼见正面攻击不成,德军企图用坦克实施迂回包抄,但遭到该旅隐蔽在侧翼的坦克预备队反突击。这一回合较量中,德军又损失33辆坦克和两个营的步兵,不过独立第4旅也有大量官兵阵亡,无力再维持完整的战线了。

10月10日晨,德军重新发动进攻,他们避开苏军防守正面,向其左翼迂回,因兵力对比悬殊,苏军未能挡住这次进攻,德军占领姆岑斯克,独立第4旅面临被包围的危险,被迫后撤。11日,独立第4旅退至奥普图哈河北岸,直到此时,他们才得到宝贵的休整和喘息机会。

战后评价

在姆岑斯克的8天阻击战中,苏军独立第4旅多次变换阵地,以伏击和短促出击的方法,抵挡住德军2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化师的进攻。据苏军统计,该旅共击毁德军坦克133辆、火炮49门、飞机8架、弹药车15辆、迫击炮6门,歼灭步兵约1个团,阻止德军装甲集群的突进,缓解了莫斯科方向的压力。

作战期间,苏军旅长卡图科夫巧妙运用部队,要求每一辆坦克要有三四个备用发射阵地,打几炮就换一个地方,目的是让德军无法准确估计苏军兵力。独立第4旅从不死守一处,而是不断转换新阵地,让德军的反扑“无的放矢”。卡图科夫还特别注意侧翼的防守,每个阵地都会在侧翼方向安排坦克和步兵掩护,让德军此前屡试不爽的侧翼包抄战术屡屡落空。事实上,卡图科夫所创造的“步兵防守一线,再由二线坦克反突击”的防御战术,此后为苏德两军广泛应用。

需要指出的是,独立第4旅官兵在姆岑斯克之战中的英勇表现,赢得苏联人民的尊敬。1941年11月,苏联最高国防委员会决定,将独立第4旅改编为近卫第1坦克旅,它也成为苏联红军中首个获得“近卫”称号的坦克部队。

1941年11月7日,在德军围城猛攻的情况下,莫斯科军民走上红场

25分钟阅兵激励苏军保卫莫斯科

1941年10月,百万德军进抵莫斯科城下,区区几十个苏军步兵师誓死苦战,勉力维持防线完整。在敌人重兵包围的情况下,斯大林决定在11月7日举行红场阅兵式,鼓舞全城军民的斗志。这是苏联历史上时间最短的一次阅兵活动,前后仅用了25分钟,但它产生的影响却是之后任何一次阅兵活动都无法相比的。

莫斯科陷入重围

1941年10月,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莫斯科西面的维亚济马击溃了苏联西方面军,莫斯科当面的防御顿时变得空虚。10月10日,莫斯科电台突然发布消息称苏军在莫斯科近郊莫扎伊斯克的防线被德军突破。这条消息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情绪,莫斯科地铁也一度停运。10月中旬,莫斯科被德军重兵包围,莫斯科市区遭到德军飞机的持续轰炸。在希特勒看来,攻陷莫斯科已毫无悬念。他甚至声称要在11月7日(苏联十月革命节)在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一些德军官兵还拿到了参加阅兵的新礼服。

由于战局危急,莫斯科的苏联政府机关和各国外交人员开始撤往古比雪夫(今萨马拉),莫斯科火车站的一个岔道口上也停放了两列特别专列,其中之一就是为斯大林撤离所准备的。10月19日晨,斯大林早早来到车站,他在站台上徘徊了2个小时,然后又坐上汽车回到了克里姆林宫。原来,斯大林当时与新任西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通了电话。在朱可夫的劝说下,斯大林决定继续坐镇莫斯科。

下期看点:当阅兵开始后,无线电波把阅兵的消息从红场传到世界各地,当然也包括德国柏林。德军将领在战后审判中供认,希特勒身边的人都没有向他汇报红场举行阅兵的事,他完全是偶然从收音机里听到的。当阅兵进行曲和整齐的步伐声响起时,希特勒还没有反应过来,直到收音机中传出震耳欲聋的俄语口号“乌拉”后,他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新闻推荐

上海:空中俯瞰苏州河

12月29日,从空中俯瞰苏州河(下)与黄浦江的交汇处(无人机照片)。近日,上海苏州河贯通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截至目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