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书签
当历史的画卷展到北魏时,一支以游牧为主的马背上的民族显得格外醒目,他们常年驰骋在广袤的草原,天盖地庐的生活造就了他们强壮的体魄,豪放、粗犷,性格倔强,血液里流淌着不曾泯灭的野性。
在那个无法摆脱争斗的年代,弱肉强食是大自然的基本法则,适者生存是祖先教会他们的生存法宝。
于是,如同狩猎一样,茹毛饮血一番后,这支卷着草原风沙的游牧民族迅速挺进中原,于386年在拓跋珪的带领下占据了统治地位,建立了魏,史称“北魏”。
这个彪悍的民族就是鲜卑族,他们用拿马鞭的粗糙的手建立起了一个王朝,却用细腻的心思构筑了一个空中楼阁,柔软了人们的记忆,与争疆扩土、战马嘶鸣毫不相干,没有血腥味,带着淡淡的幽香,从历史的深处飘来。
飘出这股幽香的地方就是享誉世界的悬空寺。
寺庙始建于491年,传说是孝文帝为纪念一位叫寇谦之的人而建造的,由于最初建造的寺庙不符合孝文帝的意愿,便要杀掉建寺的和尚。
负责建寺的和尚有位弟子听到这个消息后急于救自己的师父,于是立约,给他时间再建一座寺庙,如果仍不满意的话再杀其师父不迟。
只是立约后的那个和尚便寝食难安了,什么样的寺庙才能让孝文帝满意呢?估计当时他心里也没有底。
绞尽脑汁的和尚日日陷入苦思冥想中,就在他近乎绝望的时候,忽然看到屋檐下的蜘蛛正在结网,瞬间脑洞大开,几番论证后,如获至宝的和尚与师兄弟们争分夺秒,选址恒山,在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上,依山顺势,附壁攀岩,力排千难万险,终于建成了让孝文帝满意的悬空寺。
需要说明的是,传说无从考证,基于救人的初衷和奇思妙想的智慧应当是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
毋庸置疑的是,传说无形中为寺庙增添了一笔迷幻的色彩,吊足了趋之若鹜的游人们的口味。但于我来说,建筑奇特的悬空寺和它绵延千年的文化一直是我放不下的牵盼,早已心向望之了。
不巧的是那天正赶上下雨,披一身雨水、踏两脚泥泞,这样观景是不是要打折扣了呢?心中不免有了些许担心。
好在快进入景区时,原本哗哗的雨声听不见了,不知何时已变成了那种牛毛细雨,无声地飘着。
停车的地方距悬空寺还有一段距离,远远望去,朦胧中的寺庙,被雨雾云烟笼罩着,那些聚散不定的云悠闲地飘浮在山腰,宛若仙女遗落的纱丽一般,而朱红色的悬空寺在雾漫云绕中时隐时现,仿佛海市蜃楼。
之前的担心早被眼前亦真亦幻的景色淹没,雨洗过的金龙峡峰峦叠翠,翠色欲流,无论是远眺还是环视,满目的清新、淡雅,满谷的静谧、安然……那一刻,我伫立在峡谷中痴了一般,许久没有挪动脚步。
如若说远看悬空寺用梦幻形容比较贴切的话,那么,近看悬空寺就应该用壮观来形容了,不,比壮观还要多!
其实,早在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就已经发出如此美妙的感叹了,山脚下还有他题的“壮观”二字。据说李白题完后仍觉这二字还不能完全表达他当时的心情,于是又在壮字旁边加上一点,意为比壮观还要多。
站在题字碑前我已被深深感染,目光所及处的确又非壮观二字能够完全涵盖了的,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置身于游人此起彼伏的感叹声中,我仔细打量着悬空寺。寺庙呈“一院两楼”布局,主要有南楼、北楼和长线桥。长线桥位于南北楼之间,将佛庙、楼宇等景观结合在一起。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在陡崖上凿洞,并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虚实相生。 而楼阁间以栈道相通,背倚陡峭的绝壁,下临深谷,形成了奇幻、奇险、奇巧的景观。
鬼斧神工!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我也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古往今来,凌空危挂的悬空寺不知惊险惊艳了多少世人的眼,但它的险又不完全因为它半悬在空中,起支撑作用的立木(即柱子)是人们望而却步的奇险的匠心所在。
悬空寺素以“ 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而著称,那些被形象地喻为“马尾吊”的立木,与背后的翠屏峰和支撑着的寺庙相比游丝般悬在空中,触目惊心,所以,攀登时心存恐惧完全是情理中的事了。
但我是慕名专程而来的,不上去怎肯死心?无非再借一份好奇助力壮胆,也要到这个千年的寺庙里一窥究竟。
鼓足勇气、睁大双眼,当我小心翼翼地走入崖壁下的寺庙时还是倒吸了一口气,信誓旦旦和付诸行动在这里即刻被验正为完全是两回事。而这种惊心动魄的体验,让我对设计者和建筑者高超的智慧和过人的胆识再次肃然起敬。
沿着狭窄的步道一一走过去,寺庙的布局与我见过的其它寺庙大同小异,只是里面的供奉又是有别于其它寺庙的另一个奇特之处,那就是佛、道、儒三教合一。
史料记载,北魏孝文帝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促进了鲜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大发展,缓和了汉族与鲜卑族的民族隔阂。这一时期佛教文化在洛阳大行其道,与孝文帝大力引入礼教改革北魏风俗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北魏佛教信仰的一个特征,即儒家思想与宗教观念的融合,这种民族融合在悬空寺里体现为三位教主共聚一堂,那就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儒家创始人孔子和道家鼻祖老子,这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值得庆幸的是,这座巧夺天工的寺庙,自北魏以来历经时代的变迁,没有毁于战火、自然灾害,以至于智慧的结晶才能承载着文化的传承,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显而易见,它为人们研究北魏佛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史料,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价值不菲的珍贵文化遗产。
暮鼓晨钟里经声不断,幽谷松风中檀烟升腾。
当我在经声中走出缭绕的檀烟和摩肩接踵的游人时,雨正细密地织着。
不过是山下山上、 寺里寺外,历史与我仿佛只隔着一层雨帘,那个彪悍的民族、推行汉化政策的孝文帝、儒家思想与宗教观念的融合、悬空寺和它励志的传说……我在千年的寺庙里只是翻开了一页,却重温了促进民族融合发展的那段历史、惊讶于集美学、力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的中华民族的智慧、感叹于杰出的文化艺术非凡的魅力!
风轻轻拂过,雨落在脸上,滋润在心头。
峡谷中已是薄幕岚烟,密林深山中的悬空寺在我的回首里若隐若现……
意大利威尼斯考古专家尼诺认为:悬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仅仅是为了这座奇特的寺庙,就值得到中国来一趟。
而我的悬空寺之行随着我对它的近距离解读也有了进一步的深思:就存在表象来说,悬空寺不过是北魏时期的一个建筑符号,然就其本质意义上讲,它又何尝不是那个时期佛教文化的一个缩影?在佛教盛行的北魏,它甚至代表了那一时期人们对文化追求的走向。
画卷铺展到现在,时光荏苒中已走过了一千六百多年,就连孝文帝坟茔上的尘土也已有层层的历史。而与其同时代的悬空寺,却能够历久弥新,散发着跨越时空的魅力,始终为人们敞开那扇久远的大门,吞吐着络绎不绝的时代足音。
时至今日,香火飘过若干个世纪后,依然缭绕,那几根细长的柱子虽经岁月的侵蚀依旧坚挺,震撼人心!因为,它们支撑住的岂止是一个悬空寺,还有前赴后继善男信女们的信仰和佛教文化自北魏以来的沧桑。
而嵌于崖壁、挂于半山的悬空寺,犹如一枚夹在恒山山脉中的历史书签,不断吸引着人们来这里翻阅那段历史、感受它的壮观、一睹它的风采!
□丰雪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报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天津大运载基地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装车间(资料照片)。位于天津大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