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八”首飞成功 填补了我国太阳同步轨道 3 吨至 4.5 吨运载能力空白
12月22日12时37分,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填补了我国太阳同步轨道航天器发射能力的空白。长征八号火箭首飞搭载的5颗试验性卫星已经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长征八号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火箭继承了长征五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技术成果,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火箭芯一级直径3.35米,芯二级直径3米,整流罩直径4.2米,捆绑2枚直径2.25米助推器,全长约50.3米,起飞质量约356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4.5吨。长征八号火箭填补了我国太阳同步轨道3吨至4.5吨运载能力空白,对加速推进运载火箭升级换代具有重要意义。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宋征宇表示,长征八号火箭是我国首个研制中未开展全箭模态试验的中大型火箭,它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模态分析技术,大幅缩短了研制周期,降低了研制费用。长征八号火箭在立项之初就确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后续随着批量化生产的能力提升,客户从签署发射服务合同到实施发射的时间将缩短至一年,组网建设周期将进一步缩短。
未来,长征八号火箭将与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等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一起,构成我国运载能力大、中、小布局合理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型谱。在长征八号火箭的基础上,科研人员还将研制融合型火箭,研制电气一体化、两平一垂快速发射、提升经济性的火箭。
解读 为研制重复使用火箭打下坚实基础
12月22日,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飞圆满成功,有效填补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能力空白,为我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研制打下坚实基础。
火箭要实现重复使用,发动机推力调节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本次发射中,长征八号火箭就应用了发动机推力调节技术,这在我国运载火箭的工程应用中尚属首次,为后续重复使用技术提前进行了相关先期验证。
长征八号火箭还是一枚“智慧型”火箭,采用了自抗扰技术进行实时补偿控制。它还能在线辨识滑行段的飞行故障,并根据故障辨识结果重构飞行姿态控制。
未来,长征八号火箭将采用“两平一垂”的模式,即水平组装、水平状态整体运输、星罩组合体垂直转场对接,探索我国运载火箭快速发射的实现路径。预计在2022年前后,融合型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将实现“两平一垂”,可大幅简化发射场建设规模,发射区不再需要规模庞大、组成复杂的塔架,减少建设成本。
链接 新一代运载火箭集体亮相
“十三五”期间,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集体亮相,在密集、复杂的航天任务中担当重任。随着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展和完善,目前现役的运载火箭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2015年9月25日,长征火箭家族中第一型固体运载火箭———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圆满成功。该型火箭具备全箭整体储存、星箭快速对接、环境自主保障、高效快速发射,全天候数小时内完成发射的能力,可实现卫星快速组网和补网,满足应急发射需求。
■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首次成功发射。长征七号火箭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采用“二级半”构型,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3.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5.5吨,达到国内外同类火箭先进水平。
■2016年11月3日,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火箭采用“一级半”或“二级半”构型,芯级直径达到5米,火箭全长约60米,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4吨,与国际上主流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相当。它的推出标志着我国追赶上运载火箭的国际先进水平。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为全面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是我国首个采用“一级半”构型的新一代大型液体运载火箭。火箭全部采用液氢、液氧、煤油等清洁燃料,起飞质量约849吨,起飞推力约1078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22吨,是专门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而研制的一型新型运载火箭。
■2020年12月22日12时37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将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将我国运载火箭太阳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从3吨提升至4.5吨。
新闻推荐
张广育本埠作者刘树伟先生在一篇关于东炮台刻石的文章(原文发表于2016年1月26日《烟台晚报》)中揭示出,1887年,李鸿章在给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