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三明林畲村:依托“诒燕第”毛泽东旧居打造中央红军村
12月11日,上海“小三线”建设者走进三明市首批“中央红军村”清流县林畲镇林畲村,参观“诒燕第”毛泽东旧居。记者 罗梓晗 剪辑 张兆亿(02:26)“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1930年1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从闽西转战赣南,途中写下这首词《如梦令·元旦》。
“诒燕第”毛泽东旧居位于三明市清流县。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陈悦 图
作为“风展红旗如画”的老区苏区,福建三明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12月11日,上海“小三线”建设者走进三明市首批“中央红军村”——清流县林畲镇林畲村,参观“诒燕第”毛泽东旧居。走进“诒燕第”毛泽东旧居,第一眼就能看到《如梦令·元旦》。
1930年1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第二纵队由连城姑田进入清流,并于沙芜洞口、林畬塘堀先后宿营。毛泽东居住的林畲村“诒燕第”是福建省保存最完好的毛泽东旧居。在进军途中,毛泽东写下了《如梦令·元旦》,描绘了“风展红旗如画”的革命前景。刘光军为上海“小三线”建设者讲解“诒燕第”历史。
清流县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刘光军介绍,该旧居原系林畬邱氏祖厝,堂名“诒燕第”,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78),属于闽西客家较常见的“五凤楼”式民居建筑。2006年起,清流县用两年时间对旧居进行清理和修缮;2009年初,旧居正式对外开放。“旧居是清流县乃至整个三明的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它不单单是伟人的旧居,更是三明人民不怕牺牲、不怕流血,为中国革命作出重要贡献、重大牺牲的历史见证。”刘光军说。
他介绍道,清流县是全国原中央苏区县之一。1930年到1935年间,清流当时有53000人,其中有27000多人参加了革命活动,超过总人口的1/2;有6000多人参加了红军和各种地方武装,在战斗中牺牲和失踪的人口达4000多人;约2000人参加了长征,到达陕北的只有3个人。
“清流人民,以自己的重大牺牲为中国革命做出重要贡献。”刘光军感叹道,“家家挂红旗,村村有烈士,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了我们脚下的每寸土地。”
旧居内展示了众多毛泽东诗词。
近年来,林畲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优势,突出红色元素,打造以红色为主基调的中央红军村。除了毛泽东旧居(诒燕第),林畲镇域内还有红军医院、工农红军夜校(润晖第)、红军桥、红军井、红军烈士墓、红军标语等红色文化遗址群。刘光军告诉记者,毛泽东旧居自开放以来,影响越来越广泛,前来参观的游客和社会团体不断增多。今年截至11月底,参观人数已经达到7万人。“旧居,越来越成为青少年和社会各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阵地。”(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新时报记者钱欢青陈乐民(1930—2008),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所长,中国欧洲学会会长。一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