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老年人“心病”如何医

老年生活报 2020-12-04 08:59 大字

[摘要]压力重重 倾诉无门

近年来,随着老龄人口不断增多,其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不仅是基本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也正成为一项重要因素。专家呼吁,全社会应关心和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

高龄老人同样是心理健康高危人群

80多岁的陈阿姨入住某养老机构不久,跟两个阿姨交上了朋友,3人原本相处融洽,而有一天,另外两人吃饭,没有叫陈阿姨,她知道后非常不满,认为她们不拿自己当朋友。后来安阿姨、陈阿姨二人在电梯里相遇,僵持之下发生了肢体冲突。为此,陈阿姨还写好了遗书。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副教授梅丽萍介绍,生活环境的转换以及被动地从原来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撤离,给老人带来很大的心理冲击,加之身体和心理退化导致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常常引发老年人心理危机。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韩布新介绍,老年人各种脏器功能减退、免疫力下降以及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再加上慢性疾病、社会资源有限等因素,其精神、心理和躯体健康面临多重压力,都有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无人倾诉致使老年群体心理支援缺位

记者了解到,在导致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原因当中,孤独是首要因素,此外还包括生活事件的影响,如丧偶、失独、亲友去世、经济拮据、人际关系等。

自从老伴儿去世后,老张彻底“失语”了。老张的子女都在国外,一周基本上才通一次电话,老伴儿去世后,连个说话的人也没了。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丁志宏通过对10149名高龄老人2018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3.9%的高龄老人无人倾诉,主要由于这部分高龄老人面临丧偶和空巢的双重困境,不仅缺少与家人沟通的机会,闭塞的信息环境又让老人无法向社会求助,导致这部分老人处于“失语”的状态。

丁志宏认为,针对老人倾诉无门的问题,需要政府通过政策、法律、文化等承担起对高龄老人精神需求的支持责任;构建好高龄老人精神需求的家庭支持系统。

建立“适老化”家庭和社区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如何“适老化”正成为每个家庭、社区乃至全社会面临的挑战。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作为易感人群的老年群体,其心理健康也受到一定影响。

韩布新认为,信息时代“新留守”和疫情带给老年人技术和物理的 “双重隔离”,但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有效提高了老年人照护的质量和管理。因此,可通过解决因技术带来的隔离,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维护与促进,达到主动健康管理。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授刘均娥说,社区要在满足高龄老人精神需求上有所作为,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在高龄老人之间形成一个互帮互助、互相沟通的社会关系网络。此外,还可开通心理热线,把建立年龄友好型社会落到实处,建立“适老化”家庭和 “适老化”社区。 侠克 田晓航

新闻推荐

沈周笔下的重阳与秋菊:“有酒有花皆乐事 人间无日不重阳”

对菊花的喜爱,始终流露在沈周的诗画之间。当沈周晚年回忆起那些年一同赏过的菊花和一同赏花的亲友,难免心生凄凉。不过,当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