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把一桩桩琐事,办成一件件好事 记秦楼街道尚德社区党总支书记高麒滢

日照日报 2020-11-30 05:35 大字

全媒体记者 费洪芹

在东港区秦楼街道尚德社区,只要提起党总支书记高麒滢,居民都会脸带微笑、交口称赞,夸她“热心肠”,赞她“能干事”:有人投诉小区养狗扰民,她就主动上门对接解决邻里纠纷;有人反映小区内幼儿园未普惠,她就积极了解上级政策而后再普及给居民……

点滴之间,尽是民生。一件件饱含群众需求的琐事,构成了高麒滢从事基层工作的7年。她以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从居民最真切的需求出发,不断探索、实践社区管理工作新方法,总结出一套基层办事群众的工作秘籍,把一桩桩社区居民的琐事,办成了一件件暖民心的好事。?

“我来了,也要给居民带来新变化”

今年3月,高麒滢被秦楼街道组织部门调配到尚德社区任党总支书记。

“尚德社区刚成立不到一年,辖区内6个商业开发小区、1个安置小区,社区服务对象有公务员群体、有村改居社区居民群体、有流动性大的陪读群体,居民层次复杂、需求多样,给社区社会治理带来很大挑战。”高麒滢介绍。

“我来了,也要给社区居民带来新变化。”高麒滢暗下决心。经过近一个月社区工作的开展,她发现尚德社区资源非常丰富,拥有图书馆、体育馆、学校三大文化阵地,建设、日照、工商、齐鲁四大银行,48家培训机构,居民文化层次较高。

“要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增强社区治理能力,必须搭建平台链接资源。”于是,她带领工作人员开始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针对社区党员、社区居民、沿街商户、共建单位分门别类设计需求调查问卷,在重视调研、摸清实情的基础上,绘制尚德社区的“资源地图”。

短短两个月时间,该社区探索以“1 +3”区域化党建联盟为依托,搭建起“党建聚能、精致服务、融合共治”的三项机制,积极打造“红色领航”党建服务品牌,组织党员亮出身份、履行责任、协同解决各类矛盾纠纷。今年6月,“天宁首府红色物业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陆续开展了“新课堂”“宁心夜谈”“花卉寄养”“课后延时服务”等系列活动,实现服务居民零距离,提升了社区居民获得感。

“我是社区工作者,居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社区治理连着千家万户,谈及做社区工作有什么诀窍时,高麒滢笑着说:“把社区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就会事半功倍。”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4年,她在格林蓝天小区入户走访80岁以上老人孙芳义时,得知家中还有一位101岁的老人,因多年不在黑龙江老家,农村户口被注销了。她将这一情况如实汇报给社区领导,并全程参与接下来的协商工作。当已过百岁的老人握着她的手连声致谢时,她深感,社区工作无小事,桩桩件件都连着民心。

“我们的工作就是随时走到居民身边去,及时了解居民的需求和困难。”今年5月,她得知辖区一小区楼房顶层漏水,立即给物业经理打电话来居民家中,查找问题症结,及时协调维修,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

“骑着电动车在这个路面上,像坐过山车一样。”去年,在济南路社区任职期间,她了解到辖区内富士小区主道路坑坑洼洼。由于小区无公共维修基金,她主动向济南路社区市包保领导汇报,并以“党建+综合治理”工作模式为支撑,组织开展共驻共建、双向认领活动,从进场勘验到主路铺设完工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书记,现在穿上高跟鞋都敢大胆地走在小区的路上了。”

“感谢您为我们小区所做的一切有利于业主的工作。”

……

社区交流群里,看着一个个竖起的大拇指,高麒滢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愿做一只萤火虫,用微光照亮社区”

社区工作是忙碌的、琐碎的,仿佛正应了高麒滢“闲不住”的脾气。

尚德社区成立之初,她发现社区欠缺居民参与力和文化引领能力。如何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她一直反复琢磨,心里有了答案:培育社区自我管理组织,发现居民“领袖”。

今年5月,她链接到第一个资源———日照市文化馆,将老年大学专业教师邀请到社区,开设形体、国画、二胡、京剧公益课程,一期招收学员120个。在活动过程当中,她尤其注意和教师、学员沟通,并从中发现、培养社区骨干26名,培育社区自我管理组织“文艺+”。

今年10月,高麒滢在分析居民基础信息的时候,发现社区的青少年群体占比很大。她又联系市科技馆,将科技馆资源链接到社区,成立尚德社区科普馆,“科技·成长”青少年科普营社会项目活动如期开展,迄今已组织科普主题活动6场,社区同时被中国科协列为社区科普馆资源共享试点项目单位。

“只要社区安宁,我愿做萤火虫,和我的团队一起,和我的居民一起,照亮社区每一天。”高麒滢说,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得益于新时代各项惠民利民政策的出台,这也是她开展社区工作的强大后盾。

新闻推荐

“爱”来“碍”去 畅行无阻

11月28日,由全国脑瘫网络联合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携手比亚迪组织开展的“2020全国脑瘫网络无障碍倡导活动”在西安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