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买书的那些事儿 □陈华文

西安日报 2020-11-30 02:54 大字

11月11日,是广大网民心目中的购物节。各大网络平台,以诱人的低价吸引网民狂购。我也是网购中一员,买下《天才的编辑》《艺术家们》《中华文化的现代价值》三本书。屈指数来,我在网上买书也有15年的历史了,到底花了多少钱,没有统计过,估计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2006年之前,我都是在书店买书,书店里的书没有一分钱折扣,加之当时刚参加工作不久,手头也没有太多余钱,所以每买一本都要反复掂量,权衡再三,然后慎重出手。2006年之后,网购兴起之时,我就投入网购的洪流。最开始网购图书,坦白地说就是冲着低价格,至于书的版本和品相,我基本上没有太多考虑。稀里糊涂地网购图书,就是因为便宜,有时一买就是十多本。

这些书摆在小书架上,就如同没谋面的人,由陌生变得熟悉,最后成为朋友。下班了,看着书架上一排排的新书,就是坐着发呆,闻着一阵阵的书香,或者翻一翻封面,心里都是惬意的。一天,有位资深的爱书人士来到我那简陋的书房(也是卧房),随手翻了几本书,连连叹息摇头。他有点恨铁不成钢地告诫我:买书不能冲着便宜啊,这又不是买菜买袜子,一定要买品质好的书,你看讲唐诗宋词的书,好歹也要挑老牌出版机构的。

随着工资的逐年上涨、生活条件的改善、住房面积的增加,我买书也越来越大方了。一个书架放不下,就再买一个书架。书太多太沉,书架也摇摇晃晃。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中国古典文学经典放在最醒目的位置,这些书是不可能通读完的,是查阅的文献,便于写作时寻找“金句”。另外就是《鲁迅文集》、《宗白华文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作品系列、莫言作品系列、王小波作品系列等等,也摆放在书架的“黄金地段”,随手可取,拿来便读。

最开始买书时,文学书是不变的主题。慢慢地,我买书和阅读的范围也逐渐扩大,有的是写论文之需,有的是师友推荐,还有的书中提及其他书籍,历史类、社科类、艺术类的各种图书,在书架上依次登场。我除了买新书,对于读过之书的不同版本,也喜欢收藏。比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虽然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就很火,而我当时上中学,埋头考大学,课业繁重无缘去读。2012年,我读了长江文艺出版社版本的《白鹿原》,给我太大的触动,甚至在梦中我多次闯入小说的情节中。后来我在一个专门卖旧书的网站,看到第一版的《白鹿原》,要价200元,我丝毫都没有犹豫买了下来。尽管书的封面上脏兮兮的,也是爱不释手。

近两年来,工作担子越来越重,买书的激情丝毫没有退潮。家里的书越来越多,除了整整一面墙的书架上是书,茶几下、床头边甚至阳台上都是书。惭愧的是书多了,读得少了。有时买的书,根本就没有拆掉塑料薄膜,就随手放着,然后就忘记,不知道放哪儿了。以至于同一本书,有的买过两次。为此,我心里愧疚不已。现在女儿六岁了,她也进入童书阅读的年纪,妻子为女儿也买了不少书。如此一来,我的书柜必须腾出位置,摆放那些花花绿绿的读物。妻子时常抱怨我成天就是爱买书,搞得家里拥挤不堪,像个网购的仓库。

细细品她的话,是有几分道理的,尽管她时常买书毫不手软。优秀的书籍固然是如同值得信赖的人,但是不和这些人经常“对话”,那这些人其实是陌生人,很难说是什么朋友。于是,我只好忍痛割爱,把部分图书打包送人。

今年9月初开始,我决定新买的书不读完坚决不再买新的。两个多月没有买书,就如同嗜酒之人突然止酒特难受。11月11日,我还是忍不住网上买书。岂料妻子破天荒地支持我:“买书是你的爱好,你若和书拜拜了,我心里空荡荡。”她的话如同强烈的情感电流,击中内心,我们相视一笑。

新闻推荐

香港财库局局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保持国际化优势是“一币两面”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29日发表网志表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保持国际化优势是香港发展的“一币两面”,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