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探测器首次近月制动正常,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嫦娥五号月球“挖土”还要闯多少难关?

南宁晚报 2020-11-29 05:17 大字

 嫦娥五号的上升器从月面起飞(电脑模拟图)嫦娥五号的上升器从月面起飞(电脑模拟图)

11月28日20时58分,嫦娥五号探测器经过约112小时奔月飞行,在距月面400公里处成功实施3000牛发动机点火,约17分钟后,发动机正常关机。根据实时遥测数据监视判断,嫦娥五号探测器首次近月制动正常,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据报道,嫦娥五号探测器预定于12月1日左右在月球正面月海风暴洋北缘的吕姆克山软着陆,完成中国首次地外天体无人自动采样,并带回约2公斤样品。那么,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返航还需通过哪些难关呢?

●为何选择这里着陆?

着陆点——吕姆克山的选择最主要考虑两点:一是工程的安全性,二是要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工程方面,主要考虑地形、地貌、坡度、光照和通信等因素。科学方面,要重点考虑在月球科学中的价值,能否为回答月球科学问题提供关键样本。例如:我们不能落在以往“阿波罗”的采样点附近,也不能靠近苏联的采样点;着陆点要有与以往不一样的样品,能够回答以往没有解决的科学问题。

●月壤为何如此珍贵?

从岩石转化为土壤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大类。土壤学认为,在地球上形成1厘米的土壤,要100~1000年的时光。而在月球上,因为缺少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只有物理风化作用。从岩石形成土壤的过程经历了陨石撞击破碎、太阳风和宇宙射线的照射、极大的温差不断使得石块碎裂变成小颗粒、最后形成粒径不到1毫米的月壤。科学家通过不同的模型计算,其结果相差很大,但形成1厘米厚的月壤至少也要上千万年。

陌生环境带来全新挑战

在月球上取样,说得通俗点,就是在月球上“挖土”。但是,月面环境和我们熟悉的地球母亲大不相同。月球表面白天温度约零上180摄氏度,夜间零下150摄氏度,昼夜温差约330摄氏度,无人采样器需在零上150多摄氏度的月球表面工作。陌生的环境常常会带来新鲜感,但对嫦娥五号来说,这种“新鲜感”却成为无人月面采样返回要过的第一道坎。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彭兢表示,考虑到样品的种类、数量以及月球表面的不确定性,他们设计了钻取和表取两种方式,两种样品大概比例为1∶3。彭兢说:“目前有一些科学研究成果表明,月球正面风暴洋北缘的吕姆克山附近区域的平均月壤厚度大约是4米,困难的地方在于我们去之前并不知道那里是很坚硬的岩石,还是很松软的月壤。”

由于嫦娥五号本身是由上升器、着陆器、返回器和轨道器四部分共同构成,这个重8.2吨的大家伙已经不能再胖了,也就决定了它没有机会再携带巡视器。相比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嫦娥五号不能再依靠巡视器完成勘探的工作。同时,嫦娥五号的着陆器又是不能移动的,所以风险难度增加。

采样地点带来不确定性

彭兢说:“钻取采样装置正下方的点是什么特性,我们事先是不知道的,万一碰到特别坚硬的岩石,有可能采不到,所以这个是有风险的,是最困难的地方。当然我们在地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某一些坚硬的岩石在特定的条件下,是可以通过钻头将坚硬的岩石表面打碎,取得一些颗粒状的月壤,但是这些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也是我个人认为深空探测里比较有魅力的地方。”

再来看表取,科学家们专门为这种采样方式设置了特定的机械臂。

彭兢表示:“这个机械臂和人手几乎是一样的。在末端,就是腕关节上有两个采样器。一个采样器类似于一个铲子,这个铲子有点像带钩子的铁锹,通过接近月面的时候转动,从月面挖取样品。”

彭兢介绍,在表取时将使用两种采样器,除了铲挖式,还有一种末端为花瓣状结构的采样器,它能通过旋转,破碎掉黏结在一起的月壤,从而获得相对较深层的样品。

距离影响交会对接精度

为了确保样品能够保持在月球表面的状态,取得的样品将用上升器的密封封装装置进行高真空密封,随后带回地球。这个过程中,无人月面采样返回的第二道关卡出现了,也就是月面起飞。彭兢介绍,从距离地球38万公里以外的月面起飞,不确定性非常大,而能否成功起飞也关系到后面交会对接能否顺利实现。这一环节是交会对接的起点,需要上升器百分百瞄准交会对接的轨道器。

彭兢说:“这个位置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像在地面表面可以精确到米甚至厘米,在月球上现在的指标可能就是百米这个量级,这些误差都会影响到入轨的精度。”

成功从月面起飞后,上升器和轨道器开始交会对接,将样品转移至返回器中。相比此前,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采取的是撞击式交会对接,这一次采用了全新的轻型化的叫抱爪式的对接机构。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师查学雷说:“主要的特点是相对很轻,能够保证月球探测器减重的需求;另外一个特点,与地球轨道上非常不一样的是,在月球轨道上进行对接,因为距离地球很远,会有一个时延,对我们是比较大的一个挑战。”

样品转移无先例可循

嫦娥五号对接机构的重量只有天宫一号的十分之一,而嫦娥五号的轨道器吨位是大大高于上升器的。如果采用和天宫一号一样的撞击式的对接方式,当误差过大时,上升器就有可能被撞飞。查学雷介绍,采用轻小型化的抱爪式对接机构,能够在21秒的时间里,“稳、准、狠”地完成任务。

查学雷说:“到了交会对接时,是一个抱爪的状态,会先把它抱住,建了走廊跑不掉以后,慢慢地再锁紧。这个方案就是一个很大的特点,抓的过程一定要顺势完成,不能抓到一半或者让它跳出去。所以对抱爪的性能,包括精度要求很高,因为抓的过程可能还会碰到问题,需要消除这些影响。”

在月球上完成无人样品转移,在人类的航天历史上是首次。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轨道器主任设计师赵晨介绍,借助轨道器的样品转移分系统,整个样品容器将在200~300毫米的狭小通道里被抓取到返回器中。除了采用棘爪式的样品转移机构,他们还有近20份故障预案。

赵晨说:“通过这个结构的精度来保证样品转移一定是一条直线通道,我们的对接系统能够适应一定的控制偏差。样品转移也是同样,在正常情况下,通过棘爪式的样品转移机构把样品转移过来,在故障的任务情况下,可以通过喷气式方式进行样品转移,来保证万无一失。”

创新方式确保安全返回

最后,携带样品返回地球的重任交给了轨道器和返回器,上升器就留在太空中。与之前不同,此次以每秒11公里左右的第二宇宙速度返回,这时返回器不但速度很快,而且因为与大气剧烈摩擦,表面温度也更高。如何保证顺利回到地球?这是无人采样返回的最后一道关卡。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裴照宇介绍,团队采用了半弹道弹跳式返回的方式。

裴照宇说:“弹道式就像导弹,导弹打到外太空之后再入地球,不再进行升力控制,是靠惯性落到地面,而我们要进行准确的着陆点的控制,采用了半升力控制的方式。”

那么什么是跳跃式?就像“打水漂”,相当于返回器要先进一次大气层,利用大气层的阻力使它降速,然后再回来。第二次再入大气的时候,它的速度就会更慢一些,适合着陆。除了通过“打水漂”,科学家们还在返回器的材料上做了文章。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返回器副主任设计师刘大海介绍,返回器使用了蜂窝结构的防热层,约20毫米厚,里面填充的都是新型耐烧蚀材料。除此之外,在耐高温发动机以及推进器的控制方面进行了创新。

刘大海说:“返回器就像一个窝头,侧面挖一些洞,洞里面就是推力器。当时这套系统专门做了一些耐高温的设计。还有一点,里边用的推进剂是液体,需要保证液体能够跟气体有效分离。当时设计了相应的隔膜贮箱,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工作。”

综合新华社、中新、中广报道

新闻推荐

充电桩遭燃油车“霸位”物业称占用情况难避免相关规定执行存“真空”;专家建议给产权单位赋权,用收费等方式进行调控,规范停车

搏击体育馆有16个充电桩,停了15辆车,仅有1辆车正在充电,其余14辆车均为燃油车。新京报记者陈超摄三里屯地下停车场,车位被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