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梁万年:让最优秀的人从事公卫工作 塑造核心竞争力
“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也暴露出我们公共卫生体系所存在的短板和不足。”11月26日,在“财经年会2021:预测与战略”上,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原司长梁万年如是表示。今年的4月2日,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正式成立;9月17日,梁万年被聘为万科讲席教授、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
梁万年提到,广义的公共卫生体系应该是全社会,牵扯到各个部门,甚至牵扯到每一个人,牵扯到社会的各个阶层。而从微观层面也就是专业层面来看,通常被认为有八大专业公共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精神卫生、传染病等。“但现在来看,即使在微观层面、专业层面,我们的医疗机构理论上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能、公共卫生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梁万年首先提到,怎么对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新发突发传染病监测、怎么报告、怎么尽快预警,然后快速做出判断和启动适应响应,这一块专家讨论较多,需要进一步强化,“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进一步技术规范和操作再完善,这是形成共识的,这一块现在着力完善和加强。”
另外,他认为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公共卫生体系如何和社会治理体系有效协同和联动?“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2003年“非典”的防控比较,我个人感觉最大的区别之一,是这次整个社会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比2003年有了极大的提升,专业系统干的事在专业层面上,大量的工作是落实的四方责任,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都在各司其职。”
但他同时提到,“这种专业的治理和整个社会、社区层面的治理,如何更进一步打通,更进一步把好的经验固化下来,这是需要我们今后强化的。”
梁万年还特别提及一点,即现有的卫生供给体系是医疗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两大供给体系,“这两个体系之间的裂痕还是有的,怎么把防和治形成有效的结合、甚至融合,尤其在重大疫情防控方面,这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
他指出,目前我们存在着短板和不足,医疗和公共卫生之间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还没有完全做到。“这里面的裂痕就导致了我们对疫情的判断、对防控和防治效果的进一步提升效率都有影响,下一步应推进防、治结合,医防融合。”
梁万年还指出,疾控和公共卫生系统的人,不仅仅要做群体的防控,更应该群体的防控和个体化防控有机结合。“他要了解医院、了解医院病人的结构,要对医院有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要和医生形成有效的团队,甚至这些机构的人员在某些地方做了一些探索,能不能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形成一个有效的联合体,在平时是打通的、战时又各司其职,而不仅仅是严格的分类。”
梁万年最后表示,和医疗供给系统定位相对明晰不同,公共卫生系统在不同级别中的定位并没有明确区分,在不同的公共卫生的子系统当中的定位也没有完全区分,这一块要进一步明晰。他认为,“公共卫生系统人员的核心竞争力是他的坚持能力、分析和研判能力、作为一个决策机构参谋的能力,当然实验室能力、现场调查能力都是核心竞争力,而不能仅仅拘泥于传统的实验室,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某一个具体的事物,一定要做好参谋,要用宏观的数据挖掘,更要使用现代化技术,比如信息技术。”
梁万年指出,公共卫生系统人员核心竞争力的塑造特别重要,要具备不可替代性,“当然要让最优秀的人从事公共卫生工作,他的薪酬待遇、社会地位、职业发展空间,都要做相应的改革和完善,能真正让最优秀的人在这个岗位上从事公共卫生工作。”(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原创爱吃鸡蛋的腾讯医典特约作者:刘萍萍|注册营养师审稿专家:陈继兰|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蛋鸡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