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从“后进村”到“最美乡村” 重庆市金龙村发生了什么?

华西都市报 2020-11-22 03:21 大字

如今整洁的金龙村游家院子。

薄雾笼罩着草木葱茏的群山,红枫香樟掩映着错落有致的民居,蜿蜒平顺的公路两旁白墙黛瓦、溪水潺潺、古树婆娑,好一个安逸静谧的人居环境。

这里是获得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特色村庄等众多殊荣和称号的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

如今的村居环境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个“后进村”。

“脏乱差”是这个6平方公里乡村的“老大难”问题。“以前我们上厕所,那叫一个脏……”村民王道纯说起以前的情形不停摇头,他指着家里的小院说:“现在房屋外面青石白墙,厕所里水箱、蹲便器、洗手台,啥子都有……”

这一切变化,来自于近年来金龙村村支两委和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以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抓手,激活农村人地钱资源要素,团结带动全村群众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最终实现金龙村由“后进”变“先进”,从“脏乱差”到“明洁好”的华丽蜕变。

干部带头打造景区式村庄

2016年10月,罗春兰当选为金龙村新任村党支部书记。当时,金龙村却是项目推不动、干部风气差、村务讨论总说风凉话的状况。这让罗春兰意识到:“要想得到群众认可,作为村党组织的‘班长’,必须立好规矩、做好表率。”

于是,罗春兰始终抱着对待家人的态度对待群众,对群众反馈的情况和问题,不避不绕,不打官腔,耿直待人,说到做到,切实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同时,她以“严以律己”的作风,逐渐影响村党组织队伍,金龙村的这个“车头”开始逐渐加速。

罗春兰上任后,就遇到了第一项“难题”:承担重庆市首批10个人居环境整治试点任务。罗春兰心里明白,必须把这个“硬骨头”啃下来。

曾经的朱家院子,一到院坝口就能闻到刺鼻的“猪圈味”,鸡鸭满地跑,村民出门不刷牙、上街不换衣、在家不做清洁。而作为全村清洁卫生“困难户”的王道纯家,遇到罗春兰上门宣传时,他就会扯着嗓子吼:“我活了大半辈子,一直都把垃圾扔在院坝坎下。现在要我改,那不得行。”

像王道纯这样抵触环境整治的村民,在村里并不少。罗春兰明白,这场人居环境整治是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但连续开了5天会,村民们依然没有发动起来。到了第6天,罗春兰召集村干部去收拾整理街沿,这一天是“干部在干、群众在看”。当村干部第二天一大早又到村里去时,村民们终于有所触动地说:“村干部又来了,我们还是自己干吧。”

从只有干部在干到少数人干、再到群众也跟着干,全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局面终于顺利打开。

“金龙村按照‘乡村即景区’的理念,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和独特的田园风光,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着力点、先手棋。”罗春兰介绍,金龙村试点重点方向是突出“五改”“四清”“三化”,高质量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有效清除了“看得见”的乱、治理了“看不见”的脏、消除了“闻得到”的臭。

如今,柴物规范码放、鸡鸭圈养形成常态,出门刷牙、上街换衣成为习惯,金龙村实现了由过去的“脏乱差”变成现在的“明洁好”。

练内功激发农村资源活力

在修炼好提升人居环境内功的同时,如何盘活人、地、钱这些农村最重要的资源要素,激发农村资源活力,合理运用乡村资源转资本、变财富,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也是摆在罗春兰面前急需解决的又一大难题。

据了解,金龙村位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大观镇北部,辖10个村民小组,465户1803人,党员38名。要想金龙村实现强村富民,首先必须要激活“人”。

金龙村通过组织村民学政策规定、学文化礼仪、学知识技能,助推农民素质提升;并与南川区思翼职业培训学校合作,成立大观分校,组织开展月嫂、育婴师、烹饪等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村民就业能力水平。同时,通过引进项目,吸引城市人才下乡,一大批技术人才到金龙就业创业,有效带动了全村整体素质提升。

姜国强是由重庆主城到金龙村创业的人员之一。作为腾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原来是个典型的“理工男”,被“筑巢引凤”政策吸引到乡村创业。可姜他第一年种了10多亩苦瓜却亏了10多万元,第二年改种番茄又亏了好几万元。

“在企业面临困难的时候,村党组织的积极协调科学种植帮扶和产业项目资金,企业终于有效扭亏为盈。”姜国强说,如今,他的合作社年销售额超过130万元,净利润超过28万元,22名在合作社务工的村民年均收入超过2万元。金龙村成了姜国强挂在嘴边的“第二故乡”。

在激活了“人”这一重要因素之后,金龙村还积极通过盘活“地”、用活“钱”的方式,实现活用资本、强村富民的带村民奔小康的愿景。

金龙村通过与重庆三不加食品有限公司的利益联动,使该公司以高于市场10%的价格收购贫困户种植的黄豆酿造酱醋,先后三次征地扩建,改善周边贫困户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把政府、企业、农民的钱统筹考量,以政府出钱投资公共事务,带动企业出钱投资经营项目,吸纳农民出钱出地入股项目,建立起政府、企业、农民的资金纽带,打造项目运营共同体,共同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5年前人均年收入仅有8800元的金龙村,截至2019年,已达到了18000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渝

新闻推荐

消费者报告 |王海打翻了辛巴端起的那碗燕窝

记者|昝慧昉编辑|许悦网红辛巴和职业打假人王海的对峙,让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对其功效一直都有争议的燕窝身上。事情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