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粒粮食血汗换
敬爱的农民伯伯:
你们好!
我是一名农民的后代,家住黄河岸边的司马故里,从小耳闻目睹父辈们在田间地头辛劳耕作,听到他们对节约粮食的谆谆教诲。爷爷告诉我,20世纪60年代初,每人每月只有十几斤粮食,根本吃不饱,只好用蔺根面、榆树皮、苜蓿草等来充饥。因此,许多人得了黄肿病。
那时,人们对粮食十分爱护和珍惜。爷爷经常说:“看谁碗里吃得干净,谁就是乖娃。”他在吃馍时,总是手心朝上,生怕把馍渣掉在地上。有时我看到馒头被烤焦,就想把皮剥掉。这时爷爷会说:“好娃哩,吃了烤焦的馒头,出门就能拾到钱。”当时我信以为真,就把它吃掉了。爷爷爱惜粮食的一举一动,我至今铭记在心。
那年,我放暑假回家,正赶上给秋玉米锄草,便和大人一同下地劳动。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若不及时锄地除草,就会影响庄稼丰收。我双手握紧锄头,埋头使劲地干活。一小时后,我渐渐落在了大人的后面。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头顶,脸上的汗水流淌不止,玉米叶子划在胳膊上,像针刺般生疼,手上也起了水泡。我央求父亲早点回家,等天凉了再来锄草。父亲告诉我,锄草要趁天热,这样才能把锄掉的草晒干除净。
锄完草,回家后,我累得腰酸腿疼,坐下就不想起来了。我才参加了一次劳动,就累成这样,可见你们整天在田间干活,是多么的辛苦。体验到了你们常年四季东山日头背西山耕作的艰辛,我知道了餐桌上的粮食来之不易。这真是:一斤粮,千滴汗,粒粒粮食血汗换。一粒粮食从播种到收获,要经过辛勤劳动,才能开花结果,我们没有理由浪费粮食。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虽然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你们耕种土地的劳动强度大大减少,但还有许多劳动是机械无法替代的。虽然我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但对节俭粮食不能掉以轻心,更应该懂得“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道理。
爱惜粮食就是爱惜生命。粮食安全是事关民生、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自觉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学校倡导吃多少、拿多少的“光盘行动”,敢向浪费粮食现象说“不”,把中华民族勤俭节俭的美德代代相传。
此致
敬礼!
丁钰洁
2020年11月9日
新闻推荐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08日17时12分在西藏林芝市察隅县(北纬28.50度,东经96.38度)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原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