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骗局为何屡屡得手
[摘要]原以为“高收益” 却是“非法集资”
“每月靠房子能拿到数万元养老金”的承诺,很可能是一场骗局。57岁的北京冯女士现在面临失去一套房子的危险。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北京、广东、河南等多地出现了借 “以房养老”概念进行非法集资或者转移老年人房产的案件。
多地出现老人陷以房养老理财陷阱案件
2019年3月,冯女士在北京利合济民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了房产理财项目,与高某签订一份560万元的借款合同。业务员称,冯女士可享有以房养老的收益,每月2.1万元。
冯女士收到几个月的收益后,利合济民资金链断裂。利合济民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立案调查,何宁等人被逮捕。高某到仲裁机构主张冯女士的房产权利。仲裁机构没有看到高某与利合济民的理财合同,认为这是冯女士与高某的个人借贷纠纷,支持了高某。
拉大旗、设圈套诱导老人签危险合同
以房养老理财骗局的基本套路是:忽悠老人将房子抵押换钱,投进所谓以房养老项目,宣称每月能拿数万元养老金。老人将房产处置权交给公司,最初每月能收到高额回报,但没过多久,公司失联,老人“钱房两空”。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公司打着国家政策、权威机构、免费旅游等旗号迷惑老年人并向老人灌输以房养老的种种好处。这些公司会设计圈套诱骗老人签格式合同,不会告知老人是通过抵押房产借款进行理财,而是用“每月领取养老金”等说辞进行忽悠,使老人深信“房屋抵押只是走形式”。
收益特别高需警惕
合规产品有待升级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天坛人民法庭法官助理姜宁表示,合规以房养老的开展主体为商业银行或正规保险机构,除这两类主体外,其他机构开展的以房养老项目,建议老年人不要参与。
律师建议,对收益特别高、看不懂、不清楚钱给谁用、交钱变成合伙人的投资项目,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发现上当受骗,一定第一时间到公安机关报案。
张超 王淑娟
新闻推荐
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3日电(记者郝玉阿曼)“菜鸟号—阿拉山口专列”3日在新疆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始发,预计今年天猫“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