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发文启动研究生教育改革 “超常规”培养紧缺人才解决国家“卡脖子”问题
我国研究生教育迎来重大改革。近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意见》提出,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和动态调整新机制。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和推进科技创新做出贡献。同时建立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培养单位全覆盖的三级导师培训体系,并依法依规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
在培养质量监管上,《意见》强调加大分流力度,加强学风建设,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倒逼学生潜心治学。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当前研究生教育仍存五大问题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累计培养了1000多万博士、硕士,从1949年的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预计突破300万,我国已成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研究生教育大国。
“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坦言,这主要体现在对研究生教育规律的认识还不到位,有的学校还片面追求规模扩张,高质量、个性化培养不足;学科专业调整刚刚起步,对紧缺人才培养和“卡脖子”技术突破的支撑不够有力;一些导师责任没有压实、指导能力不够,师德师风建设仍需加强;研究生培养机制还不完善;一些单位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位“注水”现象等。
在上述背景下,《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规模结构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服务需求贡献卓著、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体系。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
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
《意见》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导师队伍水平、严格质量管理、加强条件资源保障等6方面提出关键改革举措。
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决定着整个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目前全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人,但近年来,导师与学生的“导学矛盾”时有发生,例如有导师让学生干私活等。
对此,洪大用回应称,接下来,教育部首先将加强导师培训,建立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培养单位全覆盖的三级导师培训体系。
同时,《意见》明确指导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岗位素质,健全岗位选聘制度,将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精力投入、育人时效等纳入导师考核评价体系。
教育部将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规范导师指导行为,依法依规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同时教育部也支持导师严格学业管理,引导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充分尊重导师在研究生招生培养指导方面的权利,给负责任的导师撑腰。
专项行动培养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高层次人才
为确保《意见》及时落实,教育部还启动了十大专项行动。
其中有两项着眼于战略支撑和高端引领,在一流学科培优行动上,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已经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重要作用的国际可比学科和方向上,尽快取得突破,进入并保持在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等。
另一项是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行动。教育部指出,要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组织“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一流企业(院所),统筹一流学科、一流师资、一流平台等资源,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和推进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为夯实基础,培育核心竞争力,教育部还将启动基础学科深化建设行动与博士生教育提质行动。
在基础学科深化建设行动中,支持一批事关原始创新支撑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基础学科,以及具有极高保护传承价值的“绝学”、冷门学科,改善相关学科发展生态,深化科研组织和评价体系改革,健全投入和激励机制,为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夯实长远基础。
针对博士生教育提质行动,,将超前布局博士生教育将超前布局博士生教育,,差异化扩大博士生规模;;探索建立招生计划管理负面清单制度,,对问题突出的培养单位予以必要限制;;优化布局结构优化布局结构,,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健全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加大投入力度,,改革完善资助体系改革完善资助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机制,,为博士生教育持续发展营造更好支撑环境。
(新华社)
新闻推荐
上期提要:从东珠市口经三里河、河舶厂,过马路一直往东,是一条横街。这是北京的一条老街了。也说不上有什么特点,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