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些“泡”出来的毒素
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发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后全部死亡。现已查明致命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我国近几年发生的酵米面食物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制作的臭碴子、酸汤子等为主,南方以酵米面制作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等为主。这些食品的制作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要预防此类食物中毒,就要从源头预防。
1.谷类发酵制品,如发酵玉米面、糍粑、醋凉粉等。如要自制发酵米面食品,务必要勤换水、保持卫生,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一旦出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坚决不能食用。但自制产品中毒风险仍然较高,建议不自制,直接去正规商超购买;2.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这类食物尽量放于通风防潮处,且一定包装好,不要直接接触土壤以防污染。干粉泡发后尽量当天食用完,吃不完一定密封保存;3.木耳、银耳。椰毒假单胞菌在25—26℃的环境中产毒速度最快,而细菌本身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37℃,所以木耳、银耳要缩短浸泡时间,如需长时间泡发,建议挪到冰箱冷藏室,但也不要超过24小时;或用50℃以上温水泡发,现泡现用。泡发后如果出现耳片黏软、有异味,一定丢弃。本报综合
新闻推荐
当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的医疗专家离开时,西藏林芝市墨脱县背崩乡西让村藏族群众白卓玛的眼眶湿润了。她紧紧握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