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文学少女跟继母决裂关键时刻保姆救了她

华西都市报 2020-09-28 02:24 大字

国务总理孙宝琦家的七小姐、张爱玲的继母孙用番(中),孙用番和陆小曼是好友。

张爱玲成绩单。

入学注册终于用了张爱玲本名。

封面新闻记者 何晞宇

黄素琼从海外归来后,和张志沂关系更加恶劣。她虽然帮助张志沂恢复了健康,但又在经济问题上和张志沂不断发生争执。

1930 年 底《民法典亲属篇》颁布,婚姻自由、男女平等被写入法律,为女子离婚提供了法律庇护。次年,末代皇妃文绣和清逊帝溥仪协议离婚,轰动全国,也给离婚行为染上了“摩登”的气息。

黄素琼回国后要解决的事项之一,就是想和张志沂离婚,但张志沂不同意。果敢的黄素琼找到英租界的洋人律师,提出离婚诉讼,终于在1930年结束了和张志沂15年的婚姻。

根据当时民法条例,女性原则上没有抚养权。黄素琼和张志沂协议离婚后,张爱玲和张子静的监护权和抚养权都判给了张志沂。不过,黄素琼增加了一些特殊要求,比如张爱玲的教育问题,必须征求她的同意。

古怪的文学少女

1931年,张爱玲从黄氏小学毕业,考入了上海著名的贵族学校:圣玛利亚女校。黄素琼则在种种原因促使下,于1932年再次出国。母亲再次远走他乡,受到离婚打击的父亲又一次沉入鸦片迷雾。在这样的情形中,张爱玲进入了青春期。

1932年,12岁的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上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不幸的她》,描写了一个逃婚少女的孤独心声。

1934年,张爱玲升上高一,家里再起变故:父亲再婚了。张家的新主母来自大宅门——国务总理孙宝琦的七小姐孙用番。但这位小姐和张志沂一样,有鸦片癖。

此外,继母的生活习惯与张爱玲的生母黄素琼很不同。黄素琼热爱艺术,吃穿用都非常的讲究,张爱玲深受其影响。但孙用番嫁到张家后,给张爱玲的见面礼,却是一箱旧旗袍。

据张爱玲的表弟孙世仁回忆,孙用番在娘家时,姊妹众多,家庭成员之间常常互赠旧衣,视为一种亲情表示。但张爱玲讨厌继母,更厌恶继母送的旧衣服,穿上“浑身都生了冻疮”。

1931年,在黄素琼的关注下,张爱玲进入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就读。这是张爱玲一生中呆的时间最长的一所学校。从11岁到17岁,张爱玲在这里度过了整个青春期。

圣玛利亚女校(下简称圣校)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最有名的私立女校。该校采用全套西方模式教学,学生入学不但要考试,还要提供两封推荐信。因此圣校多收中上层家庭出身的女孩,社会也以女儿考上圣校为荣。

但张爱玲却和这所贵族学校光鲜的氛围格格不入。

张子静记得姐姐小时候曾是个活泼的女娃娃,是家族里的孩子王。但从天津搬到上海以后,由于不太会说上海话,张爱玲在学校受到排挤,逐渐变成一个“神情板滞”的少女。

据她的高中国文老师汪宏声回忆,此时的张爱玲留着过时的直短发,穿着落伍的旧旗袍,瘦骨嶙峋,“不说话,懒惰,不交朋友,不活动,精神长期的萎靡不振”。这和后来花枝招展的当红作家张爱玲,判若两人。

汪宏声老师以为这是她家庭不幸造成。虽然新风气已开,但离婚事件依然会惹来诸多非议,当时离婚的女子一度被视作社会的“祸害”,对“上流”大家族来说更是如此。张爱玲正处在青春期,对周围人的态度极敏感。

不过,老师们对张爱玲的孤僻比较容忍,因为张爱玲学习成绩好。

为了讨母亲的欢心,张爱玲将全部心思投入到了学业和写作中。圣玛利亚校刊《凤藻》每年只出一期,却总有张爱玲的文章。

1932年,还是初一新生的张爱玲,便在《凤藻》上发表了小说《不幸的她》。据《圣玛利亚女校1885-1952》中记载,“其行文之老练,完全不像一个12岁的小女孩。

汪宏声在评价这位天资聪颖的学生时,称她的文章“神情潇洒,词藻瑰丽”,但“别字很多”,并且“总是缺少热情”。但汪宏声惜才,时常给予张爱玲鼓励,并邀请她给自己主编的刊物《国光》投稿。

盼望出国留学

黄素琼跟张爱玲说,“文凭才是真正的财富,知识才是独立的力量。”张爱玲很相信母亲,也盼望着和母亲一样,出国留学见见世面。其实离婚时黄素琼就想带张爱玲出国,但因失去监护权而无法成行。

后来就算人在他乡,黄素琼对女儿的教育也从未放松,几次回国都是为了她的学业。

据张子静回忆母亲当时回国,“一方面是为我姐姐的教育着想,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借这机会把我姐姐带在身边。”

1937年,在张爱玲从圣校毕业前,为了争取让女儿到英国读书,黄素琼再次回到上海。她托人带话给前夫张志沂,想和他商量张爱玲留学的问题,但张志沂却避而不见。

张爱玲憋不住自己出头,去和父亲谈,“我把事情弄得更糟,用演说的方式向他提出留学的要求,而斯斯艾艾,是非常坏的演说。他发脾气,说我受了人家的挑唆。”(张爱玲《私语》)这里的“人家”,指的就是黄素琼。

升学的谈判陷入僵局,时局也越来越坏。张爱玲高中毕业时,淞沪会战在上海的市区和郊区爆发。社会经济事业全部停摆。市民都在想方设法避难,张爱玲上学的问题自然也被搁置。据她的表妹回忆,张爱玲这个时候非常消沉,总是一个人呆着写写画画。

保姆出手相救

兵荒马乱中,张爱玲独自跑去黄素琼所住的饭店,准备留学考试,一住就是两个礼拜。走的时候,张爱玲只和父亲说了一声,没告诉孙夫人。

张爱玲回来后,孙夫人在震怒下扇了她一耳光。这一耳光打碎了张爱玲和继母之间表面上维持着的脆弱关系。

局面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张爱玲还手,孙夫人告状,张志沂当着众人的面,将17岁的张爱玲痛打了一顿,随后还将张爱玲软禁了起来。

软禁期间,张爱玲得了痢疾,却没人找医生给她诊治。保姆何干向张志沂求情,张志沂才瞒着孙夫人,给女儿打了消炎针。张子静说,要不是保姆何干,就没有后来的作家张爱玲了。

张爱玲想逃。保姆何干私下里帮着张爱玲和母亲黄素琼联系。黄素琼传话给张爱玲,“跟着我,可是一个钱都没有,你要吃得了这个苦,没有反悔的。”

“当时虽然被禁锢着,渴望着自由,这样的问题也还使我痛苦了许久……尽管满眼看到的是银钱进出,也不是我的,将来也不一定轮得到我,最吃重的最后几年求学的年龄反倒被耽搁了。这样一想,立刻决定了。”(张爱玲《我看苏青》)

1938年农历新年前夕的一个晚上,尚未痊愈的张爱玲扶着院墙,偷逃出了禁锢着她的“封建旧家庭”。

逃出来后,张爱玲不识路,要找车载她去母亲那里。

(本文参考《张爱玲年谱》《我的姐姐张爱玲》《重读张爱玲》《一九四九以后 当代文学六十年》等书籍)

新闻推荐

内蒙古兴安盟海水稻亩产稻谷再破千斤

△9月27日,农民操作机械在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盐碱地水稻基地收获水稻。当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