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月圆中秋方寸生辉 品赏我国邮票上的“中秋圆月”

拂晓报 2020-09-25 10:06 大字

□周洪林

“华夏共赏中秋月,方寸明月更生辉。”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是人们寄托思乡、思念亲人、祈盼丰收、幸福的传统佳节。从远古时期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到古代寄情于山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再到现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无不表达着人们对中秋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愿景和中秋赏月、拜月浓郁的中华民俗文化韵味。在我国发行的邮票中,中秋圆月常常辉映于方寸之中。

新中国最早出现圆月的邮票,是1958年10月30日发行的《苏联人造地球卫星》特种邮票的第3枚,图案为人造卫星环绕地球飞行,其中心主图为地球、人造卫星与环地轨道,左上角即是月球。

我国以中秋圆月为主题发行的邮票有:2002年9月21日发行的《中秋节》邮票一套3枚。图案分别为团圆、赏月、月为媒,枚枚见月,充满了中秋团圆的气氛;2013年发行的《团圆》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一套1枚,图案以喜庆的大红为底色,中间为一轮金黄圆月,附票图案为嫦娥奔月; 2016年8月28日发行的《月圆中秋》特种邮票一套1枚。邮票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将思念之情融入方寸之间。该枚邮票上半部分为神话嫦娥奔月,下半部分则表现的是中秋拜月、家庭团圆的场景。设计者还在“月亮”周边精心打制了56个圆孔,象征我国56个民族的大团结。2018年9月15日,中国邮政又发行《月圆中秋》特种邮票一套1枚,该套邮票延续了2016年《月圆中秋》特种邮票传统工笔创作手法,画面上半部分展现《玉兔捣药》的神话传说,象征身体健康平安、多福多寿,下半部分描绘“中秋走月”的民间习俗,象征姻缘美满,添丁添福。

在我国风景名胜题材邮票中,出现月圆次数最多。如:1979年发行的T42《台湾风光》邮票的第6枚“半屏山月夜”, 图案描绘了台湾半屏山优雅宁静的月夜景色;1980年发行的T53《桂林山水》邮票的第6枚“漓江月夜”, 图案描绘了月下的漓江像是披上一层轻纱,分外迷人;1981年发行的T55《西双版纳风光》邮票的第5枚“版纳月色”,图案中皓月当空,3名傣族青年在棕林里击鼓跳舞,诉说爱情;1989年发行的T144《杭州西湖》邮票的第3枚 “三潭印月”,图案中的西湖月光、灯光、湖光交相辉映,塔影、月影、云影融成一片,景色十分迷人;1995年发行的23T《嵩山》邮票的第2枚“嵩门待月”,图案中的皎洁月光,犹如水银泻满山头,使群山披上一层银装;2004年发行的13T《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邮票的第4枚 “月沼”,图案呈淡蓝色,圆月高照,碧水绕着形态各异的古民居。

在我国古典名著邮票中,象征团圆的满月有:1982年发行的T99《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牡丹亭》邮票的第4枚“婚走”,图案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在月圆之夜结伴而去的情景;1988年发行的T131《三国演义(第一组)》邮票的第1枚“桃园三结义”,淡黄色的明月上还有一个龙的图案;1994年发行的10T《昭君出塞》邮票的第1枚“昭君”, 画面描绘了王昭君在明月高挂的长安汉宫弹琵琶的情景;2002年发行的7T《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第二组)》邮票的第4枚,图案表现了幕生与白秋练于月下相会的情节。

新闻推荐

假期不“踩雷”慢赏江浙之秋

每个人的旅游喜好各有不同,有人爱山,有人好水,有人喜动,有人求静。十一假期即将来临,对于此时仍旧未决定去哪旅行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