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葵花日记》:待看葵花向阳开

甘南日报 2020-09-23 09:14 大字

◎曹文轩

十六年前的一个冬天,我在写作《青铜葵花》,那是一个关于苦难与坚守的故事,我一直苦恼于其中那个小女孩的名字,试了很多,总觉得不够完美,不够贴切。直到有一天,午后的阳光洒在我的书桌上,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湛蓝的天空下,家乡一望无际的金黄稻田边长着的高高低低的葵花,它们像是一道栅栏守护着稻田,高昂着头颅,坚韧而灿烂。“葵花”这个名字奇幻地落在了我的纸上,那一刻,我感觉我的作品活了。是的,葵花,向阳之花,希望之花,我在等待的就是那个叫“葵花”的小女孩。

2016年初制作人张锋找到我,说想把我的《青铜葵花》改编成儿童剧。说实话,这么多年,我的作品改编成影视戏剧的并不多,倒不是刻意排斥,而是始终对于如何用具象的形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展现情感的空间,同时又能最大限度保留审美的想象多少有些存疑。2018年5月29日儿童音乐剧《青铜葵花》在南京荔枝大剧院首演,我接到邀请前去观剧。这是我第一次以一个观众的身份观看《青铜葵花》。看着台上的演员们全情投入,用另一种形式面对面演绎我的作品,看着台下的大人孩子们随着表演沉浸其中,不时潸然泪下。瞬间点燃的舞台艺术的魅力,让我深深感动,儿童剧《青铜葵花》给了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这之前,我从未想过,我的“葵花”会由一位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女孩来演绎,并且她可以演绎得如此贴切自然、细腻丰富,那份灵动舒展让我恍然觉得她就是我故事里走出来的那个水乡女孩。我相信这个孩子一定是有着戏剧表演的天赋,直到我后来陆续读到这个叫晓蒙的姑娘写的《葵花日记》,我才知道这份天赋背后的艰辛与刻苦。

这本不算太厚的《葵花日记》,文字质朴,篇幅短小,有时读起来还会显得有些稚嫩和匆忙。但是,当你明白这本日记是它的主人在一年之间,辗转于不同省市近300场大大小小舞台的巡演,在夜深人静或者黎明时分,争分夺秒,忍着排练的疼痛与演出的困倦,坚持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也许就会觉得这一切细小的瑕疵都是可以被忽略和原谅的,甚至正是因为有这些瑕疵的存在,这本日记才更真实而厚重。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知道舞台演出一定是艰苦的,但是看晓蒙的日记,那样的艰苦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平时排练练得腿磨破了皮,嗓子发不出声音早已成为家常便饭;时常是一天五场连轴式的演出,还能保证高质量完成;走街串巷地行走在各个城市与乡村,风里雨里,走到哪演到哪。但是,我知道这些,对于一个优秀的表演者来说,都不是苦难和障碍,无论是在金碧辉煌的大剧院演出还是人头攒动的街头巷尾,她的表演都会一丝不苟,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因为舞台从来就矗立在她的心里,心中的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也许,正是因为这份执着而严谨的工匠精神,在这样高强度的排练和演出中,还能支撑晓蒙坚持每天记录,记录着这一路上的风景和成长。在《葵花日记》里,我们看不到抱怨,看不到诉苦,有的只是一份向阳而生的坚韧与豁达,善良与美好。

《葵花日记》让我感动的不仅是晓蒙的坚韧与刻苦,更是经由她那双纯净的眼睛所观照记录的充满美和善的世界。让我深深震撼的,是其中一场给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的演出。读着晓蒙的文字,我仿佛能看到舞台下的手语老师一边流泪一边毫不停顿地给孩子们翻译着;仿佛能听到那个红衣服的小男孩艰难却坚定地喊出“葵花姐姐”;我仿佛能和那天舞台下所有特殊的孩子紧紧相依,感受他们心灵深处的平静与悲伤,领悟苦难中的美丽,挫折中的成长。在日记里,晓蒙时常讲到《青铜葵花》带给她的信念和动力,支撑着她时时进步,不断前行,我感到欣慰和高兴。同时我的内心也深深感激,感激江苏常州市金坛华罗庚艺术团演出的儿童剧《青铜葵花》能让我的作品以这样感人的方式走进这些孩子的心里,能让他们和天下所有的孩子一样感受到文学的力量,感受到戏剧的魅力,感受到人世间的悲悯与大爱。我也要感谢晓蒙的演绎,让我的葵花从书里走了出来,来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孩子身边,把葵花的笑脸,把向日葵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看剧的大人孩子心间,带给他们感动,带给他们温暖,带给他们力量。

我希望走进生活的“小葵花”可以继续做好舞台上的表演者,尽情展现角色的丰盈与魅力,同时也能做好生活中的观察者,时时记录生命的美好与感动。我相信再多的艰难困苦都挡不住一双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始终阳光而明媚的心。

(据《中国艺术报》)

新闻推荐

三种客流叠加 铁路上海站十月一日预计发送48万人

上海虹桥火车站候车大厅。?本文图片?铁路上海站供图?国庆黄金周期间,上海各火车站预计发送旅客总人次333万,日均发送旅客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