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染云岭小康路 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实践
这是9月3日拍摄的云南省大理市古生村村貌与洱海风光(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七彩云南,绿为底色。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的云南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生态安全屏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云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探索绿色小康之路。
保护绿色生态
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洱海之滨,大理市古生村。村民祖祖辈辈临湖而居,“靠水吃水”。但53岁的村民何利成表示,他这“靠水吃水”的路,经历了不少坎坷。
第一次是1996年,洱海取缔机动捕捞。他买的新机动船用了三年就报废。第二次是2000年,洱海取缔鱼塘。他承包的18亩鱼塘也在其列。
到了2015年,环洱海旅游兴起。在外养鱼的何利成嗅到商机,回家把自己的宅院改成了民宿,“刚开始那两年,游客爆满。”
谁知好景不长,针对洱海沿岸客栈餐馆“野蛮生长”,2017年3月当地政府痛下决心,对洱海流域2400多家客栈餐馆按下“暂停键”。这轮整治中,何利成的民宿被拆掉191平方米,去年客流才恢复正常。
“从短期看,我们付出了牺牲,但为了保护洱海,这些牺牲是值得的,而且从长期看肯定不会吃亏。”何利成想通了这个理儿。
如今,洱海水质保持二类到三类,湖水更加干净清澈。他趁着整治的契机,把保留下来的民宿升级了一番,人气越来越旺。
洱海是云南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云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努力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彩云之南,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全省地级以上城市的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8%左右,稳居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逐年攀升,2019年提高到62.4%;以滇池、洱海、抚仙湖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总体向好。
发展绿色经济
因地制宜打造“三张牌”
滇池之畔,昆明市斗南村。30多年前,村民化忠义在自家的田里栽下一批剑兰,种出上市销售的鲜花,开启了云南花卉产业的序幕。
他不曾料到,斗南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日后将崛起为“亚洲花都”。
“中国市场上,每10枝鲜切花就有7枝来自昆明。”云南斗南花卉产业集团企划运营总监董瑞颇为自豪。斗南花市已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二的鲜切花交易市场,2019年鲜切花交易量达92.31亿枝,交易额74.36亿元。
鲜花铺开了云南数十万户花农的致富路。在昆明市晋宁区韩家营村4组,绣球花开得正好,姹紫嫣红、花团锦簇,一幅美不胜收的图景。小组长韩刚是村里最早引种绣球花的,他家种了20亩绣球花,每年纯收入约80万元。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花卉产业造成不小冲击。韩家营的绣球花也一度滞销。脑筋灵活的韩刚请来网红直播团队,举办了一场网络直播卖花,两天卖掉鲜切花10万多枝、盆栽6万多盆,销售额超过150万元。
作为年轻一代花农,他雄心勃勃:“我想把韩家营打造成‘最美绣球村’,使村民种花的路走得更远,把更好的花卉奉献给全国消费者。”
鲜花是云南绿色经济的一张名片。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云南提出,全力打造“三张牌”——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让绿色成为云南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据新华社昆明9月6日电)
新闻推荐
啊哈,大家好哇!猜猜我是谁?没错,我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宠物狗小白!要问我是怎么来到这里的?我是在去年的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