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在爱中寻找救赎
□新时报记者 徐敏
D.H.劳伦斯(18851930),20世纪英美文坛举足轻重、独树一帜的作家。他的以《儿子与情人》《恋爱中的女人》为代表的“离经叛道”的作品因其大胆的情爱描写在当时惊世骇俗,如今读来依然璀璨夺目。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杰弗里·迈耶斯最近在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版《D.H.劳伦斯传》,生动细致地叙述了劳伦斯颠沛流离又足够传奇的一生,罗列了诸多深具影响力的劳伦斯研究资料,还原了一个不断在爱中寻找救赎的劳伦斯。
重新审视劳伦斯与母亲的关系
杰弗里·迈耶斯是致力于创作名人传记的美国著名传记作家,他创作了包括欧内斯特·海明威、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等作家在内的名人传记。其实在杰弗里之前,已经有人为劳伦斯这名个性颇为鲜明的作家做过传记。不过,杰弗里的这本《D.H.劳伦斯传》依然有很多新突破和新观点,比如他格外关注煤炭采掘对劳伦斯生活的影响,劳伦斯的生理不育问题以及肺结核病史等诸多内容。其中劳伦斯与母亲的关系,以及对劳伦斯母亲其人的描述与前人多有不同。
学者和读者们多认为劳伦斯有个在煤矿工作的酒鬼父亲和知书达理的做小学教师的母亲,实际上这并非完全正确。劳伦斯父亲确实从事煤矿开采工作,并且染上了酗酒的恶习,但她的母亲莉迪亚也不是一个完美的妻子和母亲。根据杰弗里的考据,首先莉迪亚的出身不具备阶级优越性。莉迪亚是家中的六姐妹之一,成长在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贫民区。她的父亲自称是工程师,但实际上只是个组装机械的装配工。而所谓莉迪亚是小学教师的说法也不实,她确实在14岁时担任过实习教师,但是因为教师资格考试成绩及教学检查报告不尽如人意而被解雇。
“全村都知道劳伦斯夫妇是一对不幸的夫妇。莉迪亚在与丈夫的相处中既缺乏技巧也缺乏耐心,她奚落他、激怒他,待他以冷冷的不屑,嘲笑他粗俗的习惯,指责他酗酒,拒绝与他同床共枕,还教子女们看不起他们的父亲。”杰弗里如此描述劳伦斯父母的夫妻关系。杰弗里发现的所有线索几乎都表明,莉迪亚不是一个贤惠的主妇。
对于另一名劳伦斯传记作家埃米尔·德拉弗奈的重要观点,杰弗里也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埃米尔认为:“在劳伦斯个性的形成时期,他父亲对他的影响要不不存在,要么完全是负面的。”杰弗里则认为恰恰相反,“劳伦斯童年时期受到了父母双方同样的影响。从他母亲那里,他吸收了艺术气质、聪明的好奇心、抱负、完美主义、学习习惯、伦理观以及资产阶级体面的观念;从他父亲那里,他获得了直觉、活力、对生活的热情、对自然的热爱、对权威的反叛等等。”
与此同时,劳伦斯对母亲的感情也是十分复杂的。他的母亲狭隘、文雅、体面、压抑、有严格的道德标准、伪善、自以为是,劳伦斯甚为依恋母亲,却娶了一个个性和秉性与母亲完全不同的女子为妻。成年后的劳伦斯发扬了从父亲那里培养的性格,拒绝并压制从母亲那里继承的特点。
劳伦斯恋情关系的客观阐释
读过劳伦斯作品如《儿子与情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小说的人,很难不对其中所描写的爱情关系格外关注并充满兴趣,进而关注作家本人的感情生活状况。一些劳伦斯的读者们拒绝承认劳伦斯经历过一段同性恋情,杰弗里却找到了详细可靠的史料证实劳伦斯确有这样的恋情,并且详述了这段恋情的始末。
把除了与妻子以外的恋情和不正当男女关系称之为出轨的话,依照劳伦斯妻子弗丽达的描述,劳伦斯有过两次出轨经历,并且杰弗里找到了除了弗丽达以外的其他人的可靠证言。其实与大多数普通夫妻的情况也差不多,劳伦斯夫妇的感情危机来源于他糟糕的健康状况和作品被拒,继而带来的经济拮据状况,这让夫妻关系越来越紧张,两人经常争吵,有时候还分居。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人分别和其他人建立了亲密的依恋关系。
这些关系其实是有些混乱的——杰弗里不太避讳伟大作家生活中的灰暗一面。这大约发生在1916年的法国,劳伦斯30岁出头的时候。埃丝特·安德鲁斯是一名身材修长的年轻的美国记者,她经由她的情人介绍,后来成了劳伦斯的情人。这段关系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1917年时埃丝特便从劳伦斯的生活中消失了。不过后来埃丝特在给朋友的信中提到:“我所遇到过的最有魅力的一个男人。”这无疑是指劳伦斯。
在此之后不久,另一段令人关注的关系是劳伦斯与一名农民威廉·亨利。最早的证据来源于弗丽达向朋友的倾诉。据弗丽达的朋友梅布尔回忆,弗丽达说劳伦斯背叛过她两次,一次就是上文中提到的美国女记者埃丝特;另一次是在英国康沃尔与一名年轻的农民。梅布尔对此有所怀疑,不过弗丽达坚称:“我想是的。我非常不开心。”杰弗里考证劳伦斯原本就有很多同性恋的朋友,但是他一度认为同性恋的理想化概念与真实的同性恋行为之间一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不过在和妻子失和、埃丝特离开后,劳伦斯喜欢上了比他大两岁的农民威廉·亨利。威廉·亨利当时35岁左右,并且有两个孩子。据
说他为人友善,长相英俊,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阅读。后来这段同性恋爱关系,由弗丽达的女儿(弗丽达与前夫所生之女)从威廉·亨利的女儿处得到了证实。
人们总是喜欢对伟大作家的私生活津津乐道。所谓人无完人,伟大作家的个性中或许更有不太令人所理解的一面。杰弗里并不避讳,不过他更希望人们通过阅读劳伦斯的作品本身去获取答案。
梳理了“劳伦斯病史”
《D.H.劳伦斯传》是一本非常纯粹的传记作品。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作者杰弗里对劳伦斯的几部蜚声文坛的作品鲜有评价,而是事无巨细地以时间和地点为线索,不厌其烦地描述着他的举动以及与之相交往的人。杰弗里的行文大多是在客观描述,极少带有情绪地评价劳伦斯。至于该如何评判作家劳伦斯,杰弗里留给了读者。
比起其他劳伦斯传记,杰弗里在书末还梳理了“劳伦斯病史”。这份病史显示,劳伦斯不长的一生中鲜有身体健康的时候,尤其是肺炎、肺结核自从高中以后就伴随着他。出生仅两周劳伦斯就患上支气管炎;上学时“几乎没有不感冒的时候”,苍白、虚弱;干咳伴随了他整个高中时代;1901年末患上了肺炎;1913年曾经吐血;1915年大夫诊断“因肺结核,濒临死亡”。后来更是患过疟疾,数年间经历了5次大出血。1930年1月,医生断言他活不过3个月。两个月之后,44岁的劳伦斯病逝。
杰弗里详细记载了劳伦斯去世前的场景,这一切均有迹可循,来源于生命结束前几个月劳伦斯书写的令人动容的信件。他不愿意面对疾病的现实,责怪恶劣的天气和糟糕的空气。去世之前一个月,劳伦斯仍然拒绝承认死亡迫在眉睫,那时候他的体重只剩下90磅。而历经了磕磕绊绊和劳伦斯度过了一生的弗丽达后来谈到丈夫的死时,显得深情而又豁达:“劳伦斯死得非常了不起——他一步步地与病魔斗争,他的生命永不会失去魅力……如果英格兰曾生长出一朵完美的玫瑰,那便是他,带着刺、芬芳而大放异彩……他留给我的是毫无怨恨的爱。”
不管一生如何经受着疾病的折磨,劳伦斯始终坚信,“生活中最大的美德是真正的勇气,是知道该如何面对现实并超越现实的勇气。”这使他能够公然反抗社会、政治、文学传统:与有夫之妇弗丽达私奔、反对战争、出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也使他能够坚持多年,以巨大的勇气战胜令他痛苦的疾病。
从整本书的论述中不难看书,杰弗里是一名冷静和客观的作家。他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从繁杂琐碎的史料中拼凑出一个人们有些熟悉也有些陌生的劳伦斯。而劳伦斯本人本身就是一个无比唏嘘的人生,他为爱私奔、经历作品被禁以及一生的疾病折磨和颠沛流离。他在他的人生和作品中激昂地展现着生命原始的活力与血性,不断在爱中寻找救赎。
“他始终都是一个追求自由、品质与想象力的人”。劳伦斯的老朋友,也是他最坚定的拥护者凯瑟琳如此评价他。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记者于文静)乡村要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业内专家们建议,在推动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过程中,要突出解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