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洪水为何“阵仗”大
8月21日拍摄的重庆磁器口古镇新华社发这是8月20日拍摄的“长江2020年第5号洪水”的洪峰通过重庆主城区(无人机拼接照片)。新华社发在重庆“看海”,是近日很多重庆人的无奈感受,本来并没有多大雨的重庆,为何出现“海景”,令很多网友疑惑不解。
其实,不只是重庆,整个长江流域都是易发生洪水的区域,只不过重庆由于特殊的地形、水文等因素,强降雨来临时,受影响较大。
干流全长6300多公里,自西向东流经11个省份的长江,流域内的人口和GDP占到了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汛情来临时,如何做好长江流域的洪水管控更是一门大学问。◎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高建军
重庆为何洪水多
今年入汛以来,重庆已经历多次洪水过境。8月18日,重庆更是启动了有记录以来首次防汛Ⅰ级应急响应。
8月20日4时,位于长江重庆段的寸滩水文站内,江水漫过一道红色标记——“1981年洪水位191.41米”,这标志着长江重庆段出现突破1981年历史极值的洪水位。
那么,山城重庆为什么这么容易涨水呢?
“本轮洪水持续高位,乃至历史罕见,最直观的原因是其上涨的起点本身就很高,就在警戒水位附近,属于高位抬升。”重庆市水利局水文与防御处处长宋刚勇介绍。
从整个长江流域来看,今年以来,长江上游已出现5次编号洪水,且洪峰水位一次比一次高。
重庆本地虽无大的降雨,但与之相邻的四川,雨却一直在下。进入8月后,四川盆地连续遭遇强降雨,当地8月11日8时启动Ⅳ级防汛应急响应,并在8天后升级为Ⅰ级。
四川盆地的持续强降雨,其中心范围刚好就是涪江中上游、嘉陵江干流上游、沱江和岷江,造成涪江、嘉陵江、沱江、岷江等河流同时超警超保,在长江、嘉陵江重庆段形成多流汇集。
加之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重庆河网密集,水系众多。这些大大小小的江河穿行在狭长的山谷之中,极易因强降雨导致水位上升。
重庆一共有多少条河流呢?据水利部门统计,重庆境内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共有510条,比较知名的就有长江、嘉陵江、涪江、乌江等。这些河流以长江为主干,乌江、嘉陵江为南北两大支流,形成不对称的、向心的网状水系。
此外,长江重庆主城段的河道特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长江、嘉陵江两江的顶托效应。从寸滩站到下游铜锣峡距离不到8公里,江面却由730多米急剧缩窄到170多米,两地间还有三个小于90度的急弯。“这就相当于给滔滔洪水立起了一道闸门,”重庆市水文总站站长王云解释。
洪水是否频繁了
我国是受季风气候影响较大的国家,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将水汽从太平洋和印度洋源源不断地吹向中国内陆,给中国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则相反。
除了季风外,名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简称副高)的大气系统对中国的气候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为副高的存在,季风一般会沿着副高的边缘推进,3、4月推进到岭南地区,6、7月推进到江淮地区,8、9月推进到华北地区,季风和副高的组合拳,成了中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基础。
一般来说,正常的年份受季风影响,降雨是从东往西,先南后北。先降雨的地方,洪水就先汇入干流排入大海,和上游来水形成时间差,来水顺序下泄,洪峰互相错开,不致形成较大洪水,顶多是区域性洪水。
但是,今年七月上旬长江中上游和鄱阳湖流域持续强降雨,长江干流来水和鄱阳湖的水遭遇了,造成了鄱阳湖区超历史的高洪水位。七月中旬在中下游洪水未退的情况下,又遭遇长江上游和洞庭湖的洪水过程,所以造成较为紧张的局面。
可以说,洪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没法避免的。或许有人会觉得,近些年南方的洪水变频繁了。对此,长江委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院院长徐照明说,长江在历史上发生洪灾的次数非常多,大约10年左右就会发生一次比较大的洪灾,比如新中国成立后,像1954年、1998年都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长江上游的1981年,中下游的1996年、2016年、2017年,汉江的1964年、1983年发生了区域性大洪水。如果把时间拉长了来看的话,洪水的发生并不是越来越频繁。
有数据显示,自1960年至今,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相对的平均年降水日数却在持续减少,这就带来短时间内的集中暴雨。此外,除了降水量的因素,天然蓄水池的减少也是易发生洪水的原因。比如,素有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耕种面积的不断加大,湖泊消失了近200个,少了近5200平方公里的湖泊面积。
当然,洪水和洪灾是两个概念,洪水如果没有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或者造成比较大的损失,就不是洪灾,这两者不能等同起来。
洪水防控的学问
我国易发生洪水的区域,人口密度相对较大,防洪便成了绕不开的课题。防洪就是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把洪灾的损失降到最低,也就是“防御洪水”和“洪水风险管理”,在尽量防止洪水淹没的同时,要通过加强管理避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可能受洪水威胁的区域,尽量减轻灾害损失。
长江中下游是防洪的重点,长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长江巨大洪水来量和中下游河道泄流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长江是一条大河,洪水峰高量大,年平均入海径流量有约一万亿立方米,最大年份有13600亿立方米,汛期水量占到总水量的70%至75%。
为了应对河道泄流能力小于洪水来量的挑战,要通过长江上中游干支流水库群将洪水尖峰削平,拉平洪水过程,通过河道湖泊调蓄后,利用河道较大的泄流能力快速将洪水下泄入海。如果采取这些措施之后还超出河道泄流能力,就要运用蓄滞洪区把超出的洪量装起来。
对此,长江中下游建立了一个以堤防为基础,以三峡水库为骨干,其他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工程、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等相互配合的防洪工程体系。
“长江上游100万平方公里的来水最终都汇聚到三峡水库,三峡在防御上游洪水方面发挥着‘总阀门’的作用”,徐照明说。
今年,面对历史罕见洪水,三峡库区便安然无恙。8月20日12时,三峡水库入库流量75000立方米每秒,是三峡枢纽工程自2003年建库以来遭遇的最大洪峰。
8月21日,长江上游多路洪水叠加形成的历史罕见特大洪水通过三峡库区,但得益于三峡工程强大的蓄洪调峰能力,洪峰水位仍低于水库最高蓄水水位。
此外,水文气象监测,建立了一套基本适应当前防汛需要的水情信息系统和防汛指挥系统,并加强中短期天气、水情的监测预报,提高洪水预报精度,也为防洪调度决策提供了依据。
比如,8月15日上午,长江4号洪水洪峰刚过不久,重庆发出新预警:长江、嘉陵江重庆段可能迎来新一轮涨水过程,涨水幅度或比长江4号洪水更高。此次预警,比8月16日16时长江洪水重新上涨提前了一天,比长江5号洪水于8月17日14时正式编号提前了两天,起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
新闻推荐
我的衣柜里,有一条依然挂着吊牌的青花瓷长裙,那是八年前的七夕,我和先生一起去杭州旅行时,在一家品牌店里买的。雅致端庄,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