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像北斗这样的“国之重器”外,越来越多的创业企业正瞄准航天商业市场,点燃航天梦想 商业航天力量如何插上腾飞翅膀
阅读提示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航天需求的增加,不管是卫星制造还是卫星发射,以市场化的方式逐步开放给民营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更好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要。
在创办商业卫星公司九天微星初期,谢涛听到最多的话是“看不懂”“这事儿能成么?”“这不是国家的事儿么?”……
彼时,对于很多人来说,商业航天还是陌生概念,甚至有些难以置信。近年来,随着世界航天产业规模持续扩张,商业航天已成为带动全球航天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除了像北斗这样的“国之重器”外,越来越多的商业航天企业正以更低成本、更加便捷的方式在这个领域蓄势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为构建航天强国贡献力量。
夏日,在北京西四环一侧的军民融合产业园,九天微星的办公区坐满了神情专注的员工,谢涛来回穿梭不同的会议室,但他精神矍铄。
“整个航天领域已经有很多的商业力量发挥作用了。”谢涛说,在利好政策支持下,国内商业航天领域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商业航天在卫星领域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
起步艰难但前景广阔
2015年,国家相关政策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商业航天,这一年也被称作中国商业航天元年。“一直想做点事”的谢涛感到时机已到。
当年6月,九天微星成立。作为一家创业公司,他们专注于微小卫星的创新应用与星座运营,希望拓宽卫星产业的应用领域,将“放卫星”这件听来遥远又高冷的事业推入大众的视野。
谢涛创业前就职于“航天系统国家队”,那份工作对于谢涛的父辈来说可谓“捧上了金饭碗”。然而,谢涛“创业搞卫星”的决定却让他们异常吃惊并且担忧。在谢涛看来,不管是卫星制造还是卫星发射,倘若有一部分以市场化的方式,逐步开放给民营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人造卫星成本大幅降低,并促进效率大幅提升。
如今的九天微星已经成为率先实现100公斤级卫星总体设计和成功运行的民营航天企业,并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航天技术创新应用服务商。
谢涛认为,这将成为将来为国家新基建工程贡献力量的重要起点。
“一开始我们只有三个人,后来二三十人,现在是接近200人。”谢涛说,这已是国内民营航天最大的队伍之一。由于卫星制造与发射均需要巨额成本,他们一方面坚持主业,一方面组建子公司切入航天教育,从而实现公司现金流的稳定流入。2016年4月,九天微星参与承办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科协、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中国少年微星计划”。
联合创始人黄忠分管公司航天教育板块,在他看来,国内航天教育虽刚刚起步,却意义深远。“人类早晚要进入‘星际时代’,在此之前,教育是最好的准备。”
航天教育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如同为火箭注入充足的燃料。以前公司投出的商业计划书往往石沉大海,如今找上门来的投资人却越来越多。
创业是对航天精神的继承
商业航天力量同国家航天事业、构建航天强国有什么关系?
“首先每一个航天人都有相同的梦想和精神。”谢涛说,老一辈航天人的圣洁理想是所有航天人的精神财富。
“当年在戈壁沙漠上,连一张图纸都没有的航天人研究卫星发射其实也是在创业。我们学习的正是他们的创业精神。”谢涛认为,商业航天和“航天系统国家队”并非对立关系,商业航天力量是国家队的重要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的创业人和企业家也要有使命和任务,为国家航天事业尽一份力。
去年的7月25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
这也佐证了谢涛最初的判断:商业力量会更有力地促进航天事业的发展,“不仅绿树发新芽,老树也要绽放新花”。
“民营企业将成为国家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国家就可以腾出精力放在火星探索与载人航天这样的大项目上,把若干技术相对成熟的业务交给商业公司,这将使运营效率大幅提高,因为市场经济必将使每分钱用到极致。”谢涛说。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孙为钢指出,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航天需求的增加,航天的市场在不断扩大,已实现从单一的为国防服务转向为国防和社会服务,从单一的国家用户转向为多元化的用户。
鼓励不断进步 发展更需有序
中国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司长李国平用四个字概括目前对商业航天的看法:鼓励、有序。李国平表示,商业航天是中国航天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商业火箭、卫星、测控等领域,商业航天活动是中国航天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业发展的一支重要队伍。
“鼓励”是指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完善政府采购商业航天产品与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卫星共享机制,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相关航天活动。
“有序”,是指目前商业航天活动很活跃,参与单位比较多,政府需要加强管理。
“市场和商业作为一种力量会逐渐让商业航天领域有序发展。”谢涛说,国家给商业航天一点阳光与空间,就会带动航天企业上下游供应链的共同发展,这以后卫星互联网就会进入万业千家。
虽然谢涛的愿景正在逐步实现,但整个产业背后仍存在市场化程度不够,立法存在缺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
有专家透露,比起国外领先企业十余年的积累,国内火箭民企最长只有近五年的历史,仍显“资浅”,一些企业在发展思路与方式上也存在问题。
中国科学院空天飞行科技中心主任杨毅强表示,个别企业热衷于纯概念炒作、击鼓传花式资本炒作,有的甚至借商业航天之名,变相跑马圈地,行房地产之实。
相关专家建议,应尽早出台航天法,通过建立航天基本法治框架,明确部门职责,统筹各方资源,并依法建立健全商业航天市场准入退出、安全监管等各项重要机制。
新闻推荐
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8月3日,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