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后疫情时代,如何与流行病相处? 诺奖得主科普:别恐慌,多耐心

华西都市报 2020-08-02 02:41 大字

诺奖得主科普:别恐慌,多耐心 2020年已过半,全球抗疫仍在进行中。面对疫情和灾难,需要科学知识和理性思维。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正策划一套由诺贝尔奖得主领衔撰写的“牛津科普读本”。其中《流行病》的作者是澳大利亚国宝级科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彼得·多尔蒂。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从牛津大学出版社引进此书,并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原主任聂绍发教授亲自操刀翻译,《流行病》中文版即将于今年8月出版。

在移植和杀伤T细胞介导免疫方面的发现,帮助彼得·多尔蒂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项发现与我们今天看到的冠状病毒大流行十分相关。他如今仍旧活跃在免疫学研究领域。

在《流行病》中,多尔蒂从具体防护措施到心态调整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科学理性地应对疫情。

他用精准又通俗的语言科普了“什么是疫苗”“流行病暴发时,我们应如何保护自己的家人”等众人关切的问题。

在前言中,他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大流行(pandemic)与恐慌(panic)之间的关系,“见到pandemic这个词,我们也许会条件反射地联想起一个与它类似的词panic。虽然这两个词语实际上并没有共同的词源联系(panic来自希腊神话中的潘神),但疾病大流行可能比其他病毒传染或细菌感染具有更强、更广泛的传播性,因此,大流行确实会引起恐慌。……不过,即使遭遇了大流行,我们也不能陷入恐慌,我们仍然要保持理智,这是十分必要的。这本书的写作目的正在于此。”

多尔蒂个人参与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是基于实验室的,但他透露自己也得到了很多从事临床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同事的帮助。“这本书中包含了一些关于疾病的专业知识,从流行病学的基础——感染和免疫开始,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这些问题。对于各种病毒、细菌以及其他存在于我们体内外的微生物,我们或多或少都应该了解一些,毕竟它们跟我们的关系密切。”

除了《流行病》之外,“牛津科普读本”系列还包括《过度捕捞》《能源》《气候变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生物入侵》《海洋污染》等。每一本涉猎的都是现代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科学和技术议题。每本书采用问答式编写方式,分专题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应用、发展历史、研究热点、不同学术观点、发展趋势等内容,让广大读者系统地了解相关议题,脱离“碎片化”网络信息的困扰。

中科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杨叔子,在为该系列作总序时提到,“这套牛津科普读本的作者都是该领域的一流专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些发达国家的国家科学院院士等,译者也都是我国各领域的专家、大学教授,这套书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大家小书’。”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流行病》

作者:彼得·多尔蒂(澳大利亚)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新闻推荐

用高通量计算技术模拟巨灾风险灾害防控多了“智能帮手”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9日对外公布,将构建以巨灾高通量计算为中心的“信息高铁”服务平台,助力国家智能化风险管理体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