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民法典》下老干妈可能要给费?谁是公章界“救世主”?

澎湃新闻 2020-07-03 11:17 大字

律新社丨编辑部出品

总裁,老干妈资产已经申请查封,并且在热搜晾了一天了!

她认错了吗?

她说我们认错人了。

● ● ●

近日,腾讯一纸诉状将老干妈告上了法庭,称其一直未按照合同约定付款,在多次催办仍分文未获的情况下,不得不依法对其进行起诉,要求法院冻结其应支付的1624.06万元欠款金额。

昨天(7月1日),事情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反转,警方发布通报称3名犯罪嫌疑人伪造了老干妈公司印章,冒充老干妈公司市场经营部经理,与腾讯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导致腾讯遭遇了1600万的巨额诈骗。什么?免费打了一年广告?腾讯本来以为老干妈打得“先刑后民,围魏救赵”的缓兵之计,可警方公告一出,这事儿可能真有猫腻,别的不说,鹅厂的傻白甜人设已经立的妥妥的。

在警方声明出来之后,腾讯在B站发了一条动态:今天中午的辣椒酱突然不香了。

同时,用视频来哭诉自己有多惨……

此时,“e签宝”“KindleLaw”“法大大”“速保全”等法律科技公司带着自家的电子签章技术强势“拍了拍”腾讯并大喊“我可以!”

不过最受伤的当属号称“南山必胜客”的腾讯法务天团,腾讯万亿市值的公司,人才济济的法务部,竟然被一个假公章欺骗!为何代表着公司权益,那么重要的公章屡屡出现仿冒现象?就连腾讯这种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公司也难以识别?今年4月,当当网“抢公章”事件也引发了关于电子签章和意愿认证的激烈讨论。对于现代公司治理而言,“古老”的物理章还靠得住吗?数字时代,如何确保公章安全和真实?

腾讯损失的1000多万怎么办?

事情是从腾讯向老干妈讨债开始的。

6月29日,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的一则民事裁定书显示,原告腾讯公司因合同服务纠纷向法院提出查封、冻结老干妈公司1624.06万元财产的请求获得法院支持。目前,诉讼已经走到申请财产保全阶段,却发现被告找错了,接下来,腾讯应该怎么办?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凌霄律师告诉媒体:“首先,腾讯公司应向公安机关提供相关合作资料及相关人员通联资料,配合公检法机关查清案件情况。其次,在确认系犯罪嫌疑人仿冒老干妈公司名义开展合作后,建议腾讯公司主动向法院申请撤销相关查封措施,否则老干妈公司可要求腾讯公司承担因错误查封给自己造成的损失。第三,从定分止争的角度出发,建议腾讯与老干妈公司私下就此事进行沟通,以防此事双方产生不必要的其他误会和纠纷。”

那么,伪造印章签订的合同,腾讯的损失应该由谁赔付? “若经认定确系伪造印章,犯罪嫌疑人涉嫌伪造印章罪、合同诈骗罪等罪名。因欺诈订立的合同,腾讯公司可以在法定期限内要求撤销该合同,相关损失可以要求合同相对方的实际签约人,即本案中的犯罪嫌疑人承担。”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颁布施行的《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只有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这两种情况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张凌霄律师指出,本案中犯罪嫌疑人主要是涉嫌进行了诈骗行为,被骗的钱不属于上述两种情况,因此并不能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但是可以在刑事案件定性后,另案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犯罪嫌疑人进行赔偿。

《民法典》下的老干妈可能要给广告费?

然而,印章是伪造的并不当然导致合同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律师认为,只要腾讯公司在与代表老干妈公司的三人签订合同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腾讯公司完全有理由相信该三人是经过老干妈公司合法授权、具备代理权限的,则该合同依然有效,老干妈公司仍然需要承担合同义务。

按照腾讯公司的回应,双方于2019年3月正式签订协议,腾讯方开始投放“老干妈”系列的广告。据不完全统计,在2019年4月至12月期间,腾讯在一款叫QQ飞车的游戏平台上为老干妈提供了包括定制视频广告、游戏内广告推广、赛事内定制环节等至少15次宣传广告。2019年9月,老干妈的一条音乐广告片成为热搜,当时记者还专门联系老干妈公司了解此事。

对此,朱列玉律师特别指出,老干妈不可能不知道腾讯为其打广告的事情。

一直以来有种观点表明,如果使用的是“萝卜章”,则意味着非企业真实的意思表示,就不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朱列玉律师表示这是对法律的一种误解。《九民纪要》第四十一条认为,司法实践中,有些公司订立合同时恶意加盖非备案的公章或者假公章,发生纠纷后法人以加盖的是假公章为由否定合同效力的情形并不鲜见;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主要审查签约人于盖章之时有无代表权或者代理权,从而根据代表或者代理的相关规则来确定合同的效力。

因此,在特定情形下,即便合同被盖了伪造的印章,老干妈仍有可能对外承担民事责任。

谁是公章界的“救世主”?

纵观历史,萝卜章问题屡禁不止。

2017年2月,媒体报道,一家信托平台的一项理财产品资金池中的14.5亿元资金,因银行人员、资金中介和多家企业老板伪造公章而被套取使用,损失惨重;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由一个13人的诈骗团伙,假冒银行员工、伪造印章冒充行长签订协议,通过违法办理协议存款业务,诈骗金额高达30亿元。

屡禁不止背后,是犯罪分子的猖狂还是公司方面的风险管控不利?

“签合同不验公章真伪是现行的交易惯例。”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律师表示,一方面,公司的公章虽然在市场监管局有留底,但是在内档里的,要律师才能查询,而且有的地方市场监管局还不一定给查。为了签一个合同,就要请律师到工商局验公章,这个成本实在太高。另一方面,私刻或者伪造公章涉嫌刑事犯罪,而且留有证据,公安非常容易破案,作奸犯科成本过高。

在此情况下,公司又该如何做好风险防控?有没有“救世主”来拯救很可能随时会身陷囹吾的公司们?等等问题再次敲响警钟。

律新社注意到,事件发酵未久,各大互联网公司便看到了其中潜藏的机遇红利,纷纷下场吃瓜营销。

支付宝在第一时间发布了一条微博,“希望天下无假章”,在警方通报旁边强势塞硬广,即支付宝宣布用区块链解决供应链金融“萝卜章、假合同”问题。

钉钉也适时地跳了出来,在警方通报旁卖起了自家“e签宝”和“快签合同”的产品安利。

“庆俞年”大戏后,电子签章又一次走入大众视野。

电子签章通过技术保障和严格的人员管控,杜绝假冒篡改的可能,降低印章鉴别成本。而且除非授权,否则无法使用,大大降低了用印风险。相较物理存在的固有印章形式,经可靠加密技术处理、授权及使用体系严谨的电子章(或说电子签章、电子印章、电子签名)更适用于现代公司的治理。

简而言之,通过电子印章的使用,确实可以有效地避免类似于“腾讯被骗”、当当网“抢公章”等事件。

电子签名行业迎来百亿时代

互联网发展至今,除了极个别像老干妈一样坚定远离互联网的企业外,大部分企业都已开始选择电子签名,而逐渐杜绝在线签合同的方式。

当下,电子签名已渗透进各行各业,全社会对电子签名的认知日益呈现出多元细分的消费诉求,应用场景愈加广泛,合作方式愈加深入。不仅如此,交通运输部、住建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人社部、海关总署等都发布了相关政策规定支持电子签名的应用。

据e签宝发布的《2019年中国电子签名生态大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电子签名迎来政策春风,国家的数次推动,让电子签名在政策层面有了更大的落地空间。各级机关支持电子签章、电子签名、电子合同颁发的政策,及相关倡导及实践,达20余项。

4月,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明确政务服务原则上应“在线办理”,明确了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这也是当月,国家第四次发布政策,要求加大电子签名应用。

电子签名行业正迎来百亿时代,各大法律科技公司可谓如沐春风。前有“当当事变”表演抢章戏码,后有腾讯“傻白甜”被骗最强法务颜面扫地,我们有理由相信电子签名行业未来无限。

若腾讯早点使用电子签章,或许可以避免这一次诈骗,但不论怎么说,这波热搜是霸占得稳稳的,绝对不是1600万的广告费能做到的宣传度……只不过对于腾讯来说的确,其实,但是,一言难尽……那么我们就不要在他伤口上撒老干妈了。

原标题:《南山必胜客首败!“电子签章”拍了拍“腾讯法务团队”丨律新社观察》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从“疫战”看中国力量

“人心齐,泰山移”,只要人民团结就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每年的新春佳节,原本是百姓们游山玩水的好时机。可是,今年突如其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