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公卫专家:北京全民检测无必要 小规模聚集性疫情防控成常态

澎湃新闻 2020-06-19 10:38 大字

“北京疫情已经控制住了。”6月18日下午,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25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自6月11日以来,北京在连续57天没有新增本地病例后,新发地批发市场发生聚集性疫情。截至6月17日24时,已经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58例。

防控仍未结束,与病毒扩散争分夺秒的是全市大范围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这次检测遵循“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原则,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检验检疫工作组副组长张强在6月17日的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北京全市日均采样约40万人,他称,“今后几天还将持续扩大检测能力。”

北京丰台区新村街道的一处未开通的市政道路,已于6月14日凌晨临时改造成为一个核酸检测采样点。人民视觉 图

与此同时,北京市民的核酸检测需求也不断上涨。6月16日,澎湃新闻记者致电国家卫健委公布的北京市98家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的机构发现,多数机构的预约电话未能接通,已接通电话的机构已预约号满,不能电话预约。

如何看待目前检测能力与需求的不对等?其他地区是否会出现类似疫情?下一步防控该怎么做?……针对种种疑问,6月18日,澎湃新闻对话经历过武汉疫情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魏晟。采访中,他多次向记者强调,对于类似北京这样的小规模聚集性疫情的防控将成为日后的常态工作。

【对话】

澎湃新闻:您怎么看北京现在的防控?

魏晟:北京的防控其实做得非常好,发现感染者的时候迅速在周围扩大检测,尽可能把所的潜在的感染者全部都筛查出来进行隔离,从国际上看,韩国的防控经验也是这么做的。这是目前我们形成的应对点状的、小范围聚集性疫情一个比较好的经验。

澎湃新闻:现在北京一些自愿检测的市民遇到检测难、预约不上排长队等问题,出现聚集的情况,是否会对防控造成影响?

魏晟:疫情早期可能会出现检测(资源)挤兑的情况,大家都恐慌性地去检测,从而加重检测的压力。我觉得首先应该保证应检尽检,然后再是愿检尽检。北京的核酸检测能力其实大家不用担心,很快就会跟上的。从武汉的经验就可以看出来,如果经过充分动员,实际上一天检测几十万人问题不大。如果没有流行病学暴露史,自己又没有任何症状的话,可以考虑暂缓进行核酸检测。

这两点不矛盾,首先肯定是应检尽检,那些有暴露史的潜在人员要迅速进行检测排查,不能拖,(哪怕)拖一天就可能造成更多的人感染,比如说如果第一天要检测100人,再拖一天就要检测2、300人。我想北京肯定在拼命地扩大检测能力和反应速度,如果对需要检测的重点人群,不能及时检测的话,又会无形扩大感染的病例数量,反过来又增加检测的负担。

6月16日23点,北京市海淀区一处核酸检测点,市民排队参加核酸采样。刘帅冶/人民视觉 图

澎湃新闻:有没有方法能提高检测效率?

魏晟:暂时没有,在估计感染率很低的人群中,可以考虑采用混样的方法,提高检测速度。混样检测对于正处于急性期的、传染性很高的病例是可以发现的,而对那些携带病毒量不够高的病例,可能会漏掉。

澎湃新闻:做到零感染是可能的吗?

魏晟:实际上是做不到的,需要强调一点的是,任何检测方法都可能会有漏掉病例的情况。但我们的防控体系应该能够对漏掉的病人迅速地发现,隔离,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这样即使有检测漏掉的感染者,仍然可以通过努力不停减少,最后控制住疫情的发展。这应该是一个常态工作。

我总体对北京疫情的判断,认为这是一起聚集性的疫情,以后可能还会出现,不用过分紧张。因为只要恢复社会秩序,就有人员流动、境外人员的输入,要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这种传染的风险就始终是存在的,不可能每个人都关在家里什么事也不干,那样疫情防住了,整个社会也就没有发展了。

澎湃新闻:其他地区今后有可能出现像北京这样的小规模聚集性疫情吗?

魏晟:我估计以后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在新的防控形势下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做的是尽量防止它变成大范围内的流行,防止它严重冲击我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澎湃新闻: 核酸检测的准确性也是一个公众关心的焦点,武汉疫情中曾出现过假阴性假阳性,现在在哪些环节上能够保证和提高准确性?

魏晟:就目前的新冠检测技术来说,还没有太好的方法来实现筛查。核酸检测被认为是一个比较准确的方法,也是目前的诊断标准之一。但是它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说假阴性比较高,这是目前检测技术固有的局限性。目前科学家们还在努力研究更好更精准的检测技术。

澎湃新闻:此前武汉和哈尔滨曾进行全民检测,针对目前北京的疫情,是否应该进行?

魏晟:没必要,因为付出和收益太不成比例了。人员是流动的,可能上一秒阴性,下一秒说不定又感染上。但是围绕着新发现病例进行扩大检测是有意义的,可以最大程度发现病例周围所有可能的病例并进行隔离。

6月13日晚,北京市民在宣武体育场进行核酸采样。杜洋/人民视觉 图

澎湃新闻:疫情还会不会扩散?北京的疫情处于什么阶段?

魏晟:北京的疫情我认为处于可控制的阶段。第一,现在没有医务人员感染,没有发生医院内的交叉感染,要知道在武汉疫情的早期,发热门诊内的交叉感染是一个很重要的疫情放大器;第二,筛查几十万人后,北京的新冠病例数并不高,现在每天的病例数都维持在一个很稳定的水平,没有指数式的增长的趋势,说明疫情应该得到了有效控制。

像北京这样的聚集性疫情,我估计一两个星期就应该可以控制住。可能以后我们都要习惯如何应对这样的疫情。

6月16日,北京地坛医院,这是今年地坛医院刚刚建设好的临时病房。人民视觉 图

澎湃新闻:北京现在是否出现了社区传播?

魏晟:可能有个别社区传播的病例,但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社区传播,要不然发病人数不会是这样,在这么大的检测力度下,如果有社区传播,这个数字肯定是一天几百。

6月16日,北京海淀区八里庄街道瑞新里小区对出入的居民和快递人员加强检查。人民视觉 图

澎湃新闻:之前有专家提出,北京新发地4天内确诊79个病例,说明北京新发地发现的新冠病毒传染力有可能强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您是否认同这个结论?

魏晟: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因为现在北京的核酸检测能力远高于当初华南海鲜市场的情况,当时武汉的检测能力是很小的。传染力应该是弱于当时武汉的情况。

澎湃新闻:关于病毒的溯源,有观点认为这次疫情溯源很可能要提前一个月,里面有好多无症状感染或轻型病人,才使得环境里有那么多的病毒。您怎么看?

魏晟:这个问题还需要好好研究。溯源是一个科学问题,可以进一步研究,但溯源和防控是双管齐下的事情。虽然源头可能一时搞不清楚,但这并不不影响防控。在疫情早期阶段,控制疫情进一步发展是首要任务。

环境带毒,肯定是有带毒的宿主在环境内活动,可能是病人或者带毒的动物。前几天提到的三文鱼的问题,因为三文鱼的进口食品造成大规模的传染,我觉得可能性也不大,毕竟三文鱼感染不了新冠,只可能是交叉污染,三文鱼是源头的概率比较低。我个人估计可能还是人传人,假如说是人传人的话,那么是否还有其他的地方存在传染源?这个需要进一步去筛查分析。

澎湃新闻:对于接下来的防控,您有什么建议?

魏晟:人口密集的城市要努力提高应对能力,不要造成社区、医院的广泛传播。重点做好医院、发热门诊这些第一道防线,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市民有自我保护意识,科学戴口罩,洗手,少聚集。另外,一旦有症状要及时报告就医,进行排查。

6月13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附近,被封闭的宜兰园小区围栏上张贴着防疫告示。新京报 图(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中国疾控中心:北京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病毒分离培养成功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记者王秉阳)记者从中国疾控中心了解到,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6月11日、13日分别接到两批来自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