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开启 参与部门多达17个 普查实施分2个阶段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定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专家表示,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等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呈现出新情况、新特点,防范应对风险出现新的挑战,原有工作的全面性、综合性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亟待开展综合性的普查,为防范化解风险提供权威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信息。
本次普查对象范围比较广,包括与自然灾害相关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和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重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部分居民等。普查对象中的相关自然要素主要是指地震、暴雨、洪水、台风、干旱等这些自然现象,要对这些对象的相关规律做调查。同时,普查将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料和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相关对象开展必要的调查。
普查内容包括主要自然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承灾体调查与评估,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主要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以及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其中,普查涉及的自然灾害类型主要有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
《通知》明确,本次普查标准时点为2020年12月31日。根据任务规划与设计,普查实施分为2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与试点,主要在2020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各级普查组织领导机构,落实普查人员和队伍,开展普查培训,开发普查软件系统,国家和地方各级在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指导下,开展普查试点工作。
第二阶段,全面调查、评估与区划阶段,主要在2021年-2022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全国灾害风险调查和灾害风险评估,编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汇总普查成果。
(新华社) >>权威解答
“普查”会用哪些新技术?
本次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达17个、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各实施主体准确把握普查技术思路、技术路线和技术特点,对于按时保质完成各项普查任务至关重要。为此,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史培军就相关情况进行了权威解读。
史培军表示,这次普查工作将实现信息的全面空间化,普查亮点频频。通过普查,不仅将获得空间覆盖完整的城乡房屋建筑及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详细信息,形成相对完备的主要历史自然灾害库,还能全面调查评估各级各地区减灾资源和能力,实现自然灾害综合隐患评估和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
说到普查用到的技术特点,史培军解释说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覆盖的灾害种类多、涉及部门多、成果形式多、任务综合性极强,因而在技术上进行了全面统筹和攻关。
一是充分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技术手段保障任务实施。
针对任务内容,工程勘测、遥感解译、站点观测、问卷调查、资料调查、统计分析、建模仿真、地图绘制、抽查核查等多样化的手段综合运用。
二是内外业一体化技术同步开展。
自然灾害孕灾致灾调查中,内业的数据整理、遥感解译与外业的工程勘探、实地踏勘等有机结合;承灾体调查中内业的建筑物轮廓勾绘与外业的灾害属性调查相互衔接;历史自然灾害调查中,内业的数据资料分析与外业的实地核验交叉进行;减灾资源调查中,内业的统计分析与外业的问卷调查同步推进。
三是自然要素与社会属性兼顾。
既考虑自然灾害孕育发生的自然要素,也考虑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影响的社会属性;既调查和评估了自然要素的客观规律,也调查和评估诸如减灾能力等社会属性的现实现状。
四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充分应用。
充分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辅助各类调查和评估;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展示和管理功能,开展各类空间信息统一管理、分析评估和制图;搭建云计算环境,构建风险普查大数据管理与处理系统,实现全国调查和评估工作的实时在线处理。
(宗 和) >>焦点分析
身处地质灾害风险区,是治还是搬?
6月12日,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武建军在央视《新闻1+1》节目中,对2020年至2022年即将开展的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进行了解析。
■针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需要具体调查清楚哪些内容?
武建军:全国大概有29万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地质灾害普查工作中还存在两点不足之处,具体就是隐患点情况不详、数据需要每年及时更新。
一个隐患点,要知道它的范围有多大,准确的位置是哪里,就是它本身的隐患;要对它作出一个评估,就是它是一个什么等级的隐患点;要调查清楚它会产生的影响,哪些人、房屋、财产可能受到影响等。
目前,这些调查还不够,尤其是在受灾的人、财、物等,也就是承载体方面的调查还不够,这是此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特别重要的一点。
■对于有地质灾害风险的地区,是进行治理还是搬迁?
武建军:发现了隐患点就要对隐患点进行一些处置,隐患点的处置和搬迁是一个相对权衡的过程,如果隐患点处置得好,处置好了以后也可以不搬迁,但是如果成本巨大,那么这个成本和搬迁是一个相互权衡的过程。围绕地质灾害至少有三个工程,一是查出在哪里;二是进行治理;三是治理和搬迁相比,搬迁更经济的话就要搬迁出去。
■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有区别于地质灾害普查,有哪些不一样?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武建军:实际上,我们国家自然灾害种类非常多,到目前为止,地质灾害应该是在调查隐患排查方面是做得相对好的一个灾种。这一次国务院要开展的全国风险调查工程,是一种全要素、全链条、全过程的调查。
全要素就是把自然灾害本身的要素和受灾对象的要素,以及防灾减灾的要素进行调查。
全链条除了灾害本身的信息,还要对灾害治理,防灾减灾的隐患排查,包括基层的减灾能力,还有减灾资源等,进行全过程的调查。
全灾种包括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水旱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都要调查,所以是全灾种、全过程。
(央 视)
新闻推荐
记者从高速管理部门获悉,自2020年1月1日起,鲜活农产品等三类安装ETC车辆需要提前预约,方可实现不停车快捷通行并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