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我爱古镇烟火色

南国今报 2020-06-11 13:59 大字

◎在路上

●阳伯文

我生活在一个距今有2000年历史的古镇老街上——中渡古镇。中渡是我的胞衣地,也是我童年的“伊甸园”。

之所以称为老街,是因为在老街之外,小镇不断向外拓展,又有了新的街道。和许多古镇一样,老街才是古镇之魂。

中渡古镇老街的格局别具一格,绕城的洛江,和从洛江引水的护城河把老街包围起来。在临江和护城河边都修建有厚厚的护城墙,还有箭楼。老街四面都有闸门,这些都是老街的防御工事。由于时代的变迁,护城河已经废弃,城墙已难辨,闸门更无从寻觅,只有一两座箭楼孤零零的,仿佛述说着古镇的沧桑与历史的变迁。

古镇的格局处处有“武备”的符号,民风民俗也体现“武备”的信息,产生了独特的“武备”文化:比如农历“五月二十八”民俗的重头戏——城隍巡城,除了祈求风调雨顺之外也是为了震慑流寇。“五月二十八”民俗最具观赏性的抢花炮也体现鼓励“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敢拼搏精神,最后的“吃和家饭”同样彰显居民团结,同仇敌忾。“吃和家饭”是“五月二十八”民俗的结束戏,古镇上所有人都在一起聚餐,各家各户拿出自己家的拿手菜,给大家分享,“吃和家饭”寓意着古镇是一家。

大街上现存的建筑大多是清朝的建筑,青砖灰瓦,木结构,古镇还保存有一些会馆,如粤东会馆、江西会馆,这些都是南来北往的商客落脚、联络的地方,见证了商贸立镇的历史,也是古镇2000年来长盛不衰的原因,以烟火气世代延续,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人。

在我的记忆里,老街上起得最早的是蒋伯爷。蒋伯爷家是做豆腐的,大概五更天码头就响起木屐声,蒋伯爷下码头挑水了,然后是劈材声,石磨欢快地运转声——老街逐渐醒来。

做米粉的,做粑粑的都起床了,拂晓,袅袅炊烟萦绕在古镇的上空。7点左右是学生们的天下,在古镇的西街,是镇小学,传来的是朗朗的读书声。然后老街的早市开始热闹起来,吆喝声、叫卖声,这世俗的交响诗,是人间最美的声音。

夹杂在买卖吆喝声中的,那是宋五老头收垃圾的铃声。一头老黄牛,拖着一辆破车,一个老头一手牵牛,一手摇铃,在晨光中一路走来,这一幅至美的诗画,更是人间至美的烟火色。

新闻推荐

言和又未成 利比亚问题陷“怪圈”

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军方6月4日宣布,它已控制整个的黎波里,东部武装“国民军”已从首都地区全部撤离。新华社发欧盟、法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