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后 全球或有35亿人常年承受“撒哈拉沙漠”高温
千百万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的生存繁衍息息相关。近日,中国、欧洲和美国学者组成的生态学、考古学和气候学交叉合作团队开展研究发现,到2070年,全球可能将有约35亿人生活在年均温29摄氏度的区域中,这堪比当前的撒哈拉沙漠腹地。而高温区域的面积也将从目前全球地表的0.8%增长到19%,非洲中北部、南美洲、东南亚首当其冲。这一成果近日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
当前气候条件下(背景为当前年均温),年均温在29摄氏度以上的区域(图中黑色区域)主要集中在撒哈拉沙漠腹地。在RCP8.5气候变化情景下,到2070年年均温29度以上区域将大幅扩展(阴影区域),受访者供图
“过去六千年来,大部分的人类一直生活在年均温11-15摄氏度的区域,例如现在的欧洲、北美洲和中国。”文章的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徐驰说,近年来新技术的发展和全球范围的学术合作,极大促进了科学界重建过去人类社会信息的能力。研究团队通过重建过去六千年来人口地理分布与气候条件的对应关系,发现在人类历史上持续的技术发展和历次大规模的人口移动,似乎都没有显著改变人类长期生活在这片较为狭窄的气候区间内,在这里,人们种植粮食、饲养牲畜。尽管人们有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但这个独特的气候区间,是人口最密集、也是人类能获得最高经济收益的地区。
不过,如果人类不能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50年后,则可能要面临异地重建家园的巨大压力。这可能涉及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徐驰介绍,在此次研究中,学者们发现,按当前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到2070年,将可能有35亿人,生活在年均温29摄氏度的高温区域,这一温度堪比撒哈拉沙漠腹地。而全球平均人居环境的年均气温将由18℃攀升至25℃。
视觉中国供图
“总体上,全球南方的气候条件呈现恶化趋势,例如非洲中北部地区、南美洲亚马逊流域地区以及东南亚。”徐驰说,当前,年均温在29摄氏度以上的区域只占全球地表的0.8%,其中绝大部分位于撒哈拉沙漠腹地。而按当前气候变化轨迹的发展,到2070年这种高温区域将可能扩展到全球地表的19%。
研究发现,以当前温度为基准,全球温度每上升1摄氏度,大约可以导致10亿人口偏离适合人类生活的稳定的气候区域。“工业革命后,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一度,如果能将全球变暖的趋势,控制在相对工业革命前的2摄氏度以内,就可以使数十亿的人民免受酷热气候的影响。”
过去6000年来以及50年后全球平均人体环境温度(年均温)。问号表示人口分布重建数据以及未来气候模型具有不确定性,受访者供图
徐驰说,气候变化将导致人类的宜居环境发生快速的地理偏移,如果人类想跟上这种偏移,那么35亿人口将被迫移居。但是,估算气候变化所导致的移民规模极为复杂,通常人们只有在生计难以维持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移民。如果同时考虑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和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灾害,气候移民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目前世界上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局部实施气候适应对策,这可能减少潜在的移民数量。气候变化导致人类文明存续的压力与日俱增,全人类社会需要共同努力来缓解气候变暖。”徐驰说。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 金凤
原标题:《50年后,全球或有35亿人常年承受“撒哈拉沙漠”高温》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近期,广东省多地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惠州市受灾较重,部分地区出现内涝。6月9日下午,惠州市博罗县横河镇的一位市民告诉澎湃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