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汉墓为啥总被盗?

大众日报 2020-05-30 09:59 大字

据科技日报 汉墓十室九空,是考古人士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为什么被盗的总是汉墓?

汉代人口众多,西汉晚期达6000万人,故汉墓数量极多,是考古人员经常能碰到的。而且汉人喜厚葬,还会竞相攀比。汉朝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都被埋进了土里。这种畸形的墓葬习俗,是汉墓被盗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就是汉墓外观过于引人注目。封土是皇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功能相当于寻常百姓家墓的“坟包”,其下就是埋葬棺椁、随葬品的地方。皇陵的“坟包”当然比老百姓的壮观多了。汉武帝的茂陵,封土高达46米。这么大的“坟包”,对盗墓贼来说无疑是极佳的“路标”。

在汉代,墓室的材质悄然发生变化,由“木椁墓”向“砖(石)室墓”过渡。由于砖石防潮效果远胜于木材,这就使得汉朝人更放心把各种宝贝放进去,认为安全性比以前更高。

除了在考古学上被称为“正藏”的主墓室,秦汉时期的帝陵,还有“外藏”即数量众多的“从葬坑”。这些从墓坑里的宝贝,无疑也让贪婪的盗墓贼垂涎三尺。除此之外,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员、公众考古与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马俊才介绍,汉墓防盗措施少也是其被盗的重要原因之一。

(□记者 张依盟 整理)

新闻推荐

报告显示:2019年实施的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取得成效

新华社记者郁琼源近日,中国税务学会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2019年减税降费政策效应评估报告》显示,2019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