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批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启程返沪 武汉市民送行
继3月18日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首批返沪人员抵沪后,3月22日又迎来新的一批医疗队队员凯旋。他们将乘坐下午2点的航班抵达虹桥机场。
这一批返沪医疗队员共有167名,其中148人来自上海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率领的上海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这是一支混合编队,入驻武汉三院光谷院区队员来自上海40家医院。此外还包括上海瑞金医院病理科主任王朝夫教授带队的总共6名新冠病毒肺炎病因诊断研究队伍、上海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8名队员等。
当日上午,上海医疗队集结出发返程,诸多武汉人民在路边送行,还有居民打开窗户、招着手高喊着:“谢谢你们”。
领队陈尔真透露,该医疗队1月28日飞赴武汉,次日到达武汉三院光谷院区工作。截至3月19日零点,医疗队累计收治患者数332人,累计收治(危)重患者237人。累计治愈出院总人数278人,总治愈率83.73%。其中治愈(危)重患者154人,(危)重症患者治愈率达65%。
回忆刚到武汉时,上海医疗队曾面临早期设备、设施都很紧缺的问题。陈尔真将148名医疗队员分成医疗组、护理组、后勤组、质控组、检验组、院感组、心理疏导组、宣传组8个小组,并任命各小组组长,并建立了医疗队管理制度和队员守则,同时加强医院院感建设,完成供氧系统改建、呼吸机设备的完善,还在临床中根据国家卫健委的诊疗方案,不断完善更新接诊病区的诊疗方案。
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副院长罗才奎同时表示:“上海医疗队是我们新冠病毒肺炎医疗收治上的支柱力量。”
中山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医生屠国伟。中山医院供图
医生屠国伟:出发时儿子做了代表胜利的手势“V”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屠国伟、肝外监护士张晓云,这两位“逆行者”将是中山医院最早归来的支援湖北医护人员。
距离两人1月28日出发已将近2个月,冬去春来,他们在武汉第三医院光谷分院ICU病房里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为一个又一个病人带来生的希望。
“欢迎爸爸回家!”儿子与屠国伟视频通话时,得知爸爸要回家,孩子非常高兴。
屠国伟记得出发时的情形:上小学的儿子紧紧抱住他,一边举起手做了个代表胜利的手势“V”。3月22日,屠国伟的儿子很开心,“爸爸很伟大,他是个英雄!”
包括屠国伟在内的10多位上海派去的专家主要在重症监护室(ICU)负责危重患者的救治,他们分成早、中、晚三班,晚班要上12个小时。在病区里,屠国伟说,医务人员一方面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救治病人,控制他们的病情发展,另一方面,还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安慰,让他们有信心配合治疗。
中山医疗队员们在特殊时期创新了很多“金点子”,屠国伟也参与了“金点子”奖项目的申报——《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助力抗疫医务人员身心健康》。“身处疫情最严重的战斗前线, 医务人员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影响身心健康。”
屠国伟说,医疗队在岗前培训时,心理科医生就要开始全程参与。在医疗队进驻医院后,心理科医生可以在医院清洁区建立心理咨询室,为医务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咨询室外设置一面留言墙,让医务人员在并肩作战的间隙,多了一片相互鼓劲、祝福的心灵花园。
中山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护士张晓云。中山医院供图
护士张晓云:我们的每一点付出,病人都记在心里
即将再次踏入上海这片故土,张晓云已是一头干练的短发。在武汉的那些日子里,张晓云几乎每天都要穿戴口罩、隔离衣等防护装备,起先还会出现缺氧症状导致头痛,时间久了才慢慢适应。
支援湖北的这段日子里,有太多难忘的事,而最令张晓云感觉幸福快乐的瞬间,莫过于得知很多重症患者在他们医疗队员的救治下转为轻症,并顺利康复出院。
“我们的每一点付出,病人都记在心里。”张晓云记得,有一位住在病区的陈姓患者,为了感谢她一个月来对自己的悉心照顾,怕张晓云上下班路途太远,想把自家的自行车借给她作为代步工具,还约定等自己康复出院后,一定找时间来看她,表达感激之情。
张晓云在医疗实践中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申请并取得了关于传染病防护用的医用口罩的专利:一种可供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患者使用的口罩,该项目已取得专利号,正在努力实现转化,“希望这种口罩能在传染病治疗和防护的临床工作中起到帮助作用。”
“在前线,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张晓云坦言,医疗队中有很多党员,他们在医疗救助中都冲锋在前,给身为群众的自己带来了很大的触动,她也想像他们一样,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奉献自己的力量。前几天,张晓云已正式宣誓入党:“今后,我将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事业奋斗终身!”
护士赵晓玲:这一个多月是难忘的回忆
“回家的心情还是很激动的!”上海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ICU主任王瑞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们于1月28日抵达武汉三院光谷院区,经历了50多天奋战,她所负责的ICU病区总共救治109人,基本为危重症和重症患者,其中还有一名103岁的老人让她印象深刻,“她从养老院转来,3次核酸检测呈现阳性,又有心脏病等基础性疾病,入院后我们担心她不肯吃东西,我们就给她烧稀饭,带去病房给她吃,看到她出院走的那天,我们所有医护人员都很激动。”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护理部吴问香表示,她与三名同事赵锋、徐惠、汤晶一起在武汉三院光谷院区工作,“除了他们,这里还有来自其他医院的战友们,尽管在武汉,大家都来自不同医院,但早已建立了革命友谊,合作也非常默契和愉快。”
赵峰表示,在这里学习到了更多的医学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诊疗技能,每次救援都是一次挑战。
徐惠则表示,50多天里,她在隔离病房与患者朝夕相处中看到了和谐的医患关系。“除了生理上要给予病人更多的照顾,他们的心理也需要我们帮助抚慰。上无创呼吸机的病人都很烦躁,不停地想拉下面罩,我们要耐心地劝导,反复帮他们带上面罩。我们医护戴着各种防护用品,知道这种被捆绑束缚的难受,用这种同理心来劝一劝病人,他们也会听从劝导,好好配合。”
来自上海仁济医院南院护士赵晓玲则表示,这一个多月是难忘的回忆,有苦有甜,有一起在临床一线奋战的友谊,有来自全国和武汉民众的关心和支持,心满满的。
即将回归的这一刻,赵晓玲想告诉家里的两个宝宝:“妈妈打败病毒要回家了,我想告诉老公,我想念你的拥抱了,我想告诉妈妈,我想吃你烧的红烧肉了,我想告诉同事们,我终于要回归大集体了。我想你们了!”
而在这一批返沪的医疗队员中还有8人的身份很特别,他们是上海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来自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他们驾驶5辆负压救护车,承担着协和、同济、金银潭、雷神山、火神山以及各个方舱医院之间的危重症、轻症患者的转院工作。
由于武汉疫情特殊,在转运过程中,有大量高龄、危重、病人无法自行行走,救护车组又没有配担架员,队员们打破常规,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协助随车医护一起抬担架、抱病人,有时候院内医生因忙碌导致病人在车上长时间等待,为了避免病人等待时间过长,队员们还要亲自送病人进入病房重污染区,甚至帮助病人铺好床单、抱上病床。
在武汉执行任务的40天中,这8名队员累计转运新冠患者2626人,重症255人,轻症2371人,共出动738车次,没有发生过一次危险事件,没有发生一次车辆安全事故,更没有发生过一例死亡病例。他们除了是“最美逆行者”外,还被亲切地称为生命的“摆渡人”。
全体队员们回到上海后,将统一进行14天的集中隔离。(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3月20日中午,江西新余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农村农业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新旅局、市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