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安徽战队战“疫”日记】 在武汉的这个生日,我想对自己说……

合肥晚报 2020-03-07 01:37 大字

384公里,这是合肥到武汉的距离。而患者与医务人员心与心的距离并没有那么远,可能只在剪去长发的那一刹那,可能只在请战书上签名的一瞬间,也可能只在挥泪与家人告别的那一刻……3月6日,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第三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在武汉开展工作的第22天,也是中国科大附一院(南区)急诊病房护师尚玥的生日。

回想起这22天和患者们的相处,尚玥用两个“越来越”形容:我们的相处越来越融洽,彼此之间越来越熟悉。

尚玥记得,173床的曾阿姨主动要求加了组里李阳林老师的微信,对她带来好吃的表示感谢。李老师说,“病人们也是很可爱的一群人,我只是把社会上好心人士捐助给我们的东西,又转赠给了他们,他们却这样感恩。”171床的梁阿姨有高度近视,但听力特别好,能靠声音分辨出医疗队的很多队友。“前几天她发了长篇微信,写出了她这些天和我们相处的感想,把我们感动得‘一塌糊涂’。”

进舱第一天队员们对71床张大叔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个问题是问他“想什么”。他说我没文化不想写。“我说大叔你别看那上面的问题,你就当我们发了一张白纸,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大叔一下明白了过来,他说,那我就写四个字,我想回家。”,简单的一句“我想回家”,这不也是所有患者心中所想么,一屋子人全笑了。“后来张大叔写了满满一张纸,具体什么我没看到,因为那时护目镜早已满是雾气。但我觉得,他一定把对康复后生活的美好憧憬都写在了纸上。”

第一次在武汉值夜班的经历,至今依然记忆犹新。那是凌晨一点,尚玥与其他同事,坐在接送上班人员的车上准备去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尽管只有十分钟的车程,他们必须提前到达现场做好各种准备,才能保证两点准时进入病房。

“凌晨的病房里很安静,患者们大多在休息。交班后,开始接班查房,300米的距离,走走停停花了30分钟;接完班,严密防护服下的我们,已经是大汗淋漓,人也开始气喘吁吁。清晨5点,病人逐渐醒来,我们开始量体温,测血压,测血氧饱和度,分发药品,完善护理记录。”尚玥坦言,平常得心应手的“小活”,现在都需慢慢进行;习惯性地快走几步,立即就会出现缺氧、头晕。但是每当自己看到病人,那一双双充满感激的眼睛,就一点也不觉得累。“我们要努力把每一个病人都治好,把每一个病人都完好地送到家人身边。”

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特殊的生日,这让在武汉支援的尚玥很是感慨。“回想起以前过生日时,总是会和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而今天,我可以和在武汉的战友们过这么个‘战地生日’,真正地去用行动践行医者使命,我又那么的深感荣幸。”

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我想对自己说,当远离家乡和亲人时,当真正来到战斗的前线时,我才深深地感到亲情的宝贵。这一刻,我很想拥抱自己的父母、爱人和3岁半的宝宝,跟他们诉说我的思念。

我想对自己说,人生中最曼妙的风景,最好的时光,只有在那些起风了的日子里,才愈发显得它们珍贵不已。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定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以及生活中每一天。

我还想对自己说,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我为自己职业的神圣而感到骄傲和光荣,为这份职业能给人减轻痛苦而自豪,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把关爱患者、救死扶伤真正当成我的事业,把帮助苦难的人作为责任和使命,尽心尽力地履行着白衣天使的职责……

李军军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唐萌

新闻推荐

59岁老民警夏清良的“战疫”宣言:不退不休 守护到底

白天他和“战友”穿梭于大街小巷用足迹编织紧密的“防控网”将病毒牢牢阻隔在社区外黑夜他默默坚守实时掌控辖区居民情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