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寻回内心流失的 诗意与纯真 ■贾登荣

西安日报 2020-03-06 04:43 大字

细雨下 点碎落花声作者:宗白华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9年12月出版

已故著名哲学家、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的这本《细雨下点碎落花声》,收录了他的23篇随笔、论文。这中间,有他对用哲学家的视野,对雕刻、音乐、书法、诗歌等艺术的独到见解,也有他用美学家的眼光,参悟人生的精辟论断。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渗透着思想光辉的文字,可以帮助在滚滚红尘中感到困惑、感到迷茫的人,找回内心流失的诗意与纯真。

《细雨下点碎落花声》一书由“孤独时有美、美从何处寻、万物静观皆自得、一切的一切,都在美中”等四辑组成。每一辑内容相对独立但又互相衔接、相互印证,深刻阐述作者的哲学思想与美学观念,给人以启迪。在《我和诗》一文中,他对诗歌应该如何表现生活、抒发情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我主张诗人是人类的光明的预言者,人类光明的鼓励者和指导者,人类的光和爱和热的鼓吹者。”除了诗歌,作者的音乐作品也有自己的见地。在《致柯一岑书》一文中他说,“多习点高尚些的音乐歌曲,里巷戏院中淫靡的歌词太坏,决不可学,学了丧人志气,堕人品格。”通过这两段话,可以看出,作者眼中的诗歌、音乐等文艺作品,是要充满正能量的,健康向上的。即使是批评的东西,也要把握一定的度,他在《悲剧的与幽默的人生态度》一文中如是说:“幽默不是谩骂,也不是讥刺。幽默是冷隽,然而在冷隽背后与里面有热。”在这里,作者又再一次强调,文艺作品要有温度,给人鼓舞,给人光明。

那么,作为作家、艺术家,创作灵感从何而来?艺术与生活是什么关系呢?作者在《看了罗丹雕刻以后》一文里指出:“大自然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活力,推动无生界以入于有机界,从有机界以至于最高的生命理性、情绪、感觉。这个活力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也是一切美的源泉。”也就是,大自然,是创作的来源;艺术作品,又融入了作者主观的情感因子,升华了生活。这样的观点,作者在《艺术与中国社会》一文中加以了重复,他说:“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与美。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而在《艺术生活》一文中,他又指出:“艺术世界的中心是同情,同情的发生由于空想,同情的结局入于创造。于是,所谓艺术生活者,就是现实生活以外一个空想的同情的创造的生活而已。”在这里,他着重强调:艺术是来源于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认知,但艺术创造的却是一个比现实生活更精彩的空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现实的观点。作者还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一文中,用书法与音乐为例,进行了阐释:“中国文字的发展,由模写形象里的‘文’、到孳乳浸多的‘字’,象形字在量的方面减少了,代替它的是抽象的点线笔画所构成的字体。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表现作者对形象的情感,发抒自己的意境,就像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纯洁的‘乐音’来,发展这乐音间相互结合的规律。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则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的变化、社会界的形象和自心的情感。”

《细雨下点碎落花声》一书的大多篇章是谈艺术的,但从作者的行文中,还时时折射出他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人受益匪浅。在《歌德之人生启示》一文中,他反复告诫说:“生命片面的努力伸张反要使生命受阻碍,所以生命同时要求秩序、形式、定律、轨道。生命要谦虚,克制,收缩,遵循那支配一切主持一切的定律。”也就是说,社会的每个成员,都不能任性地享受所谓的自由生活,生活在世间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遵循社会确立的规则与秩序,保持理性,保持克制,与人和睦相处。这,应该是做人的金玉良言,值得记取!在《怎样使我们生活丰富》一文中,他又这样说,“生活就是我们对外经验和对内经验总全的名称。”所谓对外的经验,即是对于自然与社会的观察、了解、思维、记忆;所谓对内的经验,即是思想、情绪、意志、行为。他认为,“我们要想使生活丰富,也就是在这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增加我们对外经验的能力,使我们的观察研究的对象增加;一方面扩充我们在内经验的质量,使我们思虑情绪的范围丰富。”这无疑是告诉我们,要成为真正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人,一定要做到“内外双修”,才能创造幸福的人生。作者的这些话,如同润物细雨,浇灌灿烂花开!

新闻推荐

用生命守护健康

碧阳小学小记者站张欣蕊他们如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如拂晓盛开的白莲花,他们是谁?他们就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医者,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