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汉骂”嫂子成了志愿者 行动方能让疫伤治愈

央视新闻 2020-03-05 20:16 大字

抗疫一个多月了,全民努力终于让疫情有所好转。当然,诸种生活不便产生了一些情绪,尤其是在武汉,困在家中的种种憋闷可想而知,有人说“憋家里快憋疯了”。前段时间武汉一位嫂子彪悍的“汉骂”,引爆网络,便是这种憋闷情绪的体现。排山倒海的泼辣气场,中气十足的大嗓门,指向禁足后社区和商场在服务上的种种问题,不合理的套餐、物资供应不上、官僚主义,等等,被称为“十级汉骂”。报道说,当地有关领导听到这段汉骂后,赶紧约谈相关部门并敦促商场整改,很快有了回应。本文图片均来自央视新闻

虽然问题在当时得到解决,但从舆论反应看,还是留下了一些“汉骂”后遗症。有社区工作者感到不满,觉得自己很委屈;有志愿者觉得那种骂声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感到寒心;也有人觉得用那种方式骂人,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滋生矛盾。最近有报道说,目前“嫂子”已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加入社区防疫工作。

这是一个让人感到治愈的结果。如果说,憋闷中开骂发泄,对自己是一种治愈,对有同样情绪的人是一种治愈,那么,像这样骂完后加入志愿者和行动者的队伍中,积极参与公共服务,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治愈。疫情留给一个人、一个社区、一座城市、一个社会的伤痛,只有更多去参与行动,才能慢慢治愈。

理性看那段“汉骂”,真的可以理解。骂声背后是无数的隐忍,是压抑了一个多月的情绪。你能理解这种在城市通道被关闭的地方居家隔离了一个多月的焦虑和抑郁吗?守在家中在手机里刷着各种负面消息,而他们又正在负面的中心;因病去世的从数字变成身边熟悉的人,危险仿佛离自己越来越近;又担心一家老小生病,又焦虑于物资渐少,又不敢出门,拐点拐来拐去暂时还不知道还要蹲家里多久。——听听他们这些骂声,就像接受他们“开窗集体大合唱”一样,也是对他们的尊重。

但如果都停留于骂,伤痕只会越撕越大。这正是““汉骂”嫂子当了志愿者”让人感到治愈的地方,骂完之后怎么办呢?日子还在过,事情还需要人去做,问题需要去解决。怎么解决,双手一摊,都靠别人去解决,压力都让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去扛,肯定是不行的。都想让别人理解自己,别人的憋屈谁去理解呢?疫情带来的问题让每个人都不舒服,这些负能量如何排解呢?骂完之后,心平气和地想想别人的不容易,行动起来,才是真正的社会治愈。

骂如果制造了对立,那说明骂没有产生沟通效果,而是制造了敌意。让人欣慰的是,“汉骂”嫂子这场轰动全国的骂,带来的是沟通与和解。

报道说,“汉骂”事件后,社区负责人曾和这位“嫂子”打过一次电话。记得对方提到,长时间待在家照顾5口人,需要的物资不仅多且细,精神情绪上的压力也很大。这个社区负责人说,她开始理解对方,甚至开始反思,由于精力有限,社区对一大部分健康的居民有所疏漏,跟居民沟通少了,没有通过更多方法去解决居民的生活问题。将心比心,这是很好的反思,找问题找不足,而不是沉浸在“我做了这么多、都不容易”的撂挑子委屈中。

只有一方的反思,不是完整的反思,“汉骂”嫂子的行动,更应该受到关注。记得那段骂声中,她曾怼过别人让她“不满的话就自己去当志愿者”。她说,不要别人一骂就让别人去当志愿者,我们不一直在做事情吗?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也做了不该自己做的事。风波过后,能反思自己的骂,投入志愿服务中去,可以看作是对志愿服务工作者的致敬,充满善意的沟通。所谓将心比心互相理解,不只是换一个位置,而是换一个更不舒服的位置。相信经过这场小冲突之后,社区公众会更加互相体谅。

一个社区是这样,一个社会可能也是这样,疫情留下的痛和伤痕,需要更多的行动才能慢慢治愈。需要批评者,需要行动者,更需要两者的换位思考,在反思中行动,会对批评更多些宽容,也会对行动者更多些理解和尊重。

(原标题:《热评丨“汉骂”嫂子成了志愿者,行动方能让疫伤治愈》)(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西班牙语版:致外国友人的生活防疫指南V1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于全世界来说,可能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一名编辑,我从1月初开始关注疫情的发展,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