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老照片 折射时代变迁
上世纪50年代的春节:解放味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生于五十年代”的北京人,对于春节最大的记忆,是困窘的日子里难得的几日丰足。
作为首都,每年春节,都有大批猪牛羊肉运入京城。
上世纪60年代的春节:革命味儿
波折坎坷的60年代,北京的新年是“革命味儿”的,老北京过的是“集体年”。
单位发票看电影、操办游艺会、团拜会。街道统一发票证、购货本,组织打扫卫生。
上世纪70年代的春节:改革味儿
风起云涌的70年代,从“上山下乡受教育”到“恢复高考”,从“打倒美帝”到“中美建交”,从“文革”到改革开放,在时代巨变的浪潮中,北京的春节越过越充满了“改革味儿”。
娱乐节目远没有今天丰富,能够买台收音机,年三十围着一起听就很幸福了……
上世纪80年代的春节:开放味儿
80年代,年礼的文化味儿渐浓,明信片、贺卡、挂历流行起来。曾经风行一时的暖瓶、脸盆、枕巾、台布,问津者日少。
同时,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四大件开始走进寻常人家。过年的时候,人们纷纷置办大件。
上世纪90年代的春节:小康味儿
90年代中期,人们不满足于在家过春节,开始把春节当成黄金周。
1996年12月,海南、昆明、厦门、武夷山等国内热门路线就已经爆满。那年北京春节旅游过年的人数在10万人上下。
从这个时候开始,春节,不仅有成亿的人往家赶着团圆,却又有成亿的人往外跑。
一到年关,大大小小的车站,如潮的人群,成了京城一景。
单位组织的游艺会人们兴高采烈地抱着牡丹牌电视机
新闻推荐
记者|田思奇在始于去年底的“武汉肺炎”疫情中,截至北京时间1月22日中午,泰国、日本、韩国和美国的公共卫生机构先后宣布在...